从高技派产生的背景、特征代表作品开始,剖析其影响力和意义,并阐述其代表性的作品和 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1.高技派的产生 2.特征代表作品 3.对现代作品的意义 一、产生 由于国际主义单一乏味的风格让人感到厌倦,建筑师们在后现代时期开始探索新的道路, 高技派在这样的背景下随之产生。上世纪中叶,美国等发达国家致力于建造超高层的大楼, 混凝土结构已无法达到其要求,于是开始使用钢筋结构,为了减轻荷载,又在建筑中大量使 用玻璃等材料。到了70年代,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设计师开始把航天技术上的一些 材料和技术运用在建筑设计之中,构筑一种新的建筑结构元素和视觉元素,为了在建筑形式 上突出当代的技术特色,彰显科学技术的象征性内容,以夸张的形式突出高科技。这种方式 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建筑语言,因其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高技派”。 二、特征及代表作品 高技派表现的重要特征是利用当时条件下的先进技术,实现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通 过新技术的集成,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环境质量,并在创作中极力表达和探索各种新美学思潮 的建筑类型。例如罗杰斯和皮阿诺合作设计的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就是现代建筑中高技 派风格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它打破了常规的建筑设计,将所有柱子、楼梯和不为人所见的管 道请出室外,最大程度腾出建筑内部空间,形成了该建筑最大的特色,即外露的钢骨结构以 及复杂的管线组合的美。体现了高技派风格在外部造型方面运用暴露、交叉、重复、夸张等 构成手法,尽可能地特新材料、新技术之美展现到极至和在内部空间处理上,运通灵活自由 的平面布局,畅通快捷的流线组织的特点。然而该建筑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技派建筑在其激进 的外观形式下隐藏着的主要问题-人性化和情感性的缺乏。高技派建筑师在不断追逐新技术 的同时,忽路了对建筑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关注,暴露出其自身的许多问题,如:机械式冰冷 的造型、高昂的造价,以及在节能、环保和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等。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生态保护更成为重要的议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 注技术、物质以外的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在这种背景下,高技派建筑除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工业生产保持着强烈的敏感性外,还致力于探索建筑的艺术性、情感性以及地域性等人文 因素。从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皮阿诺后期的一些作品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高技派建筑的这种转 变。皮阿诺在吉巴欧文化中心的设计中,展现的就是高技术与本土土化、高技术与情感化的完 美结合。由于当地的棚屋是由不耐久的材料建成的,使用年限不长,所以皮阿诺认为他所追 求的不是单个建筑物形式的本身,而是与环境亲和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对棚屋的研究,他 提取出“编织”这种构筑模式,并加以新的阐释。皮阿诺设计的吉巴欧文化中心借助于高技术 的手段将当地传统棚屋的精髓与现代文化的内涵很好地结合了在一起,充分地表现了本土的 地域文化,这也正是皮阿诺创作的出发点。他认为建筑不能无视历史传统和语境,建筑师需 要具有一种更深层次上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自高技派设计设计产生以来,人们无时不刻不在探索新的设计,但在这些过程中,仅有 少数人意识到了设计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并作出顺应历史潮流的探索。高技派建筑形式应与 意象交融,不仅要表现在形式审美上,更应该体现在功能上,创造出安全,舒适的空间等。 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建筑界日益广泛的交流,高技术建筑在中国也有了进步和发展, 如上海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以及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等带有高技术色彩的作品的 问世。与此同时,高技派建筑对我国而言仍属舶来品。高技派建筑是建立在高新技术的支撑 上的,若只注重表面形式的模仿,只会将其本质含义抹煞。当代的中国正在快速发展,需要
走一条可持续发 展的建设道路,提倡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利用, 注重技术与社会需求、 美学思潮的结合 如何建立建筑与社会、技术、美学之间的积极对应 关系,是值得当代设计 者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