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何理解设计是社会、城市、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总起:设计与社会、城市、民族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1)设计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服务设计、全设计等案例) (2)设计立足于民族文化,文化是设计的内核(结合斯堪的纳维亚、日本、德国等不同国 家特点论述) (3)设计改变城市面貌(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这个不太会) 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中心的创造性活动。从原始时期的生存设计开始,设计便与人的生 活紧密相连,一方面,设计促进社会、文化等要素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不 断推动着设计进步,设计日渐成为社会、城市、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代,设计 早已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唯有正确认识设计,才能更好的利用设计促进人类文明的 发展,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1)设计以人为中心,与社会紧密相连 正如田村良所说的,“设计应该解决社会问题”,设计的本质便是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 设计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尤其是公益事业方面。如设计扶贫,便是通 过将设计学科相关知识和特点与当地自然资源、文化遗产等要素相结合,通过社会创新设计、 绿色设计等方法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以及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多西设计的阿冉亚低价住 宅,在满足低廉造价的基础上,为当地居民提供个性化改造、装饰、扩建的机会,既满足基 本的生活需求,又体现了设计对于社会层面的关怀。在社会创新设计中,可以对已有资源进 行合理的再配置,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尽可能多的需求,如滴滴顺风车,将空 闲车内空间这一资源通过平台整合,让传统的“占有“变为“共享”,同时满足车主和出行者的 需求。 设计与社会的关联还体现在对于不同群体真实需求的满足上,这种满足不仅仅停留在传 统意义上的各种空间和硬件设施,还包括为不同群体设计的各种适合其生活的产品、软件等。 如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身体不便带来的障碍的无障碍设计、满足绝大多数人群使用需求的全 设计、为解决老龄化群体日常生活困难而出现的老龄化设计等,它们在给予不同人群尊重与 关怀的同时,也使他们也能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在哈里斯设计的厨房食品加工器中,放大了 操作按钮,使用容易抓握的手柄,并设置了便于阅读的面板,充分考虑到关节有损伤、弱视 者的需求,体现了对人的爱与关怀。这些都是设计与社会相连的体现。 (2)设计以民族文化为根基 设计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它植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 展。抛弃了民族文化的设计将黯然失色,在国际化趋势下被逐渐同化,唯有立足于传统文化 的设计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一席之地。例如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便是北欧国家基于自身独 特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因素而形成的独特设计风格,这种设计风格从当地的手工艺传 统和设计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相结合,使传统设计思想与实用功 能达到和谐,是富有人情味的设计。日本的现代设计也十分重视民族文化,日本设计大师喜 多俊之设计的TAKO灯中,运用了日本传统的和纸工艺,将民间手作带来的温暖感受融入现 代产品中。以及日本第一代建筑师丹下健三,他的建筑设计融入了九重塔、鸟居、神宫等日 本传统建筑的要素,设计出代代木国立竞技场、东京都厅舍、玛利亚教堂等优秀建筑作品, 达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在设计中重视民族文化,深入挖掘传 统文化内核,或是将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传承创新,是设计具备民族性特点并取得成功的关键。 (3)设计改变城市面貌 设计已融入现代城市的方方面面,不仅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城市规划 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形式。工业4.0背景下,设计可以与AR、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 兴技术相结合,为人们打造新时代的智能化城市,促进城市资源统筹协调、合理配置,帮助 人们更简单便捷的应对生活问题,达成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的。从建筑角度来看,设计逐渐 改变着建筑的基本面貌:从手工艺时期的石制建筑、木质建筑,到以钢材、混凝土为主要建 材的钢架高层建筑,再到当今社会中高科技派、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等设计流派的设计实 践,建筑不再局限于“形式追随功能”的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 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城市面貌的改变。设计在城市规划中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如勒.柯布 西耶的城市规划理念,以高层建筑作为城市主体,功能上兼顾统一-性和多元化,用公路来连 接城市各个部分等,这奠定了现代城市的基本面貌。同时,设计还可以使得城市呈现出文脉 特征、地域特色,改善城市的功能分区让空间得到合理规划与利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促 进可持续社会的发展。(真写不出来了) (4)小结 设计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大利著名设计师索特 萨斯曾说过,“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它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 间”。设计是无限发展的,它会根据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当代设 计师应充分理解设计的重要性,充分培养社会责任感,将新兴科技、传统文化与设计相结合, 以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为核心目的。唯有这样,才能达到为更好的世界而设计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