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的多元化潮流中,以设计科学为基础的理性主义占着主导地位。它强调设计是一项集体的活动,强调对设计过程中的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性风格,因而体现出一种“无名性”的设计特征。这种设计观念实际上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发展。但它与早期的现代主义不同,并不着意于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上,而是试图为设计确定一种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即所谓用设计科学理论来指导设计,从而减少设计中的主观意识。设计科学实际上是几门学科的综合,它涉及心理学、生理学、人机工程学、医学、工业工程等,体现了对技术因素的重视和对消费者更加自觉的关心。
设计科学的出现使社会学和技术成了设计的决定因素,19世纪以来美学与技术的联姻开始瓦解了。例如1987年的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工程产品设计奖授给了Sigmex6000系列计算机图形显示系统,以表彰该产品优异的技术指标及其顾问设计师在创造公司的欧洲形象、减少装配时间和生产成本方面所进行的工作。这里,技术因素成了评价设计的关键因素。
随着技术越来越复杂,要求设计越来越专业化,产品的设计师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设计队伍。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大多建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设计一般都是按一定程序以集体合作的形式完成的,这样个人风格就难以体现于产品的最终形式之上。此外,随着设计管理的发展,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长期设计政策,这就要求企业的产品必须体现出一贯的特色。即使聘请自由设计师设计的产品也必须纳入公司设计管理的框架之内,以保持设计的连续性,这些都推动了"无名性“设计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无名性"为特征的理性主义设计为国际上一些引导潮流的大设计集团采用,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日本的索尼公司、德国的布劳恩公司等。对这些大公司来说,"无名性"设计更适于批量生产的物品,因为在批量生产中形式常常不得不对市场和生产技术让步。芬兰设计师弗兰克认为:"无名性设计属于批量产。……使设计师成为产品的推销者是错误的,这有损千产品、消费者和设计师。如果不依赖干设计师的名声,产品就必须立足千其自身的优点,而设计就是这些优点的一部分。这并没有贬低设计,只是恢复了设计与整休关系的比例。”一些设计学校也开始强调协同工作,以适应工业和市场的"无名性"局面。
“无名性"设计改变了许多电器产品的形式。先前的一些家用电器如音响装置和电视机等,一直是沿袭各种家具的风格,使用木材等家具材料。而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一些"优良设计"的典范则常常被置于黑色的塑料方盒子之中,外观细节减少到了最低限度,看上去毫不起眼。在操作和显示的设计上也尽量减少信息密度,有时表面连一个按钮也看不见。索尼公司1996就是如此,黑色的框架强调了产品的几何性,正面设计除屏幕外只有一圈窄窄的边框,上面仅留下一些不起眼的显示。丹麦设计师安德瑞生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F78型电话机也是理性设计的典型。机身的基本形状和按键的布置是按人机工程原理确定的,结构紧凑,外观规整朴素,没有任何夸张以体现设计师的个性。这一设计获得了1976年丹麦工业设计奖。在办公机器设计上"无名性"更为明显,无论是复印机,还是计算机,造型上都十分稳健。由于这些产品的设计不是强调个性风格,而是产品的内在使用质量和生产工艺,因而使同类产品在造型上彼此雷同,若非内行,很难从外观造型上判别出生产厂家。这种“无名性”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工业设计的主流,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