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设计 — 优米老师的回答

一、中国当代标志设计的发展
建国后我国展开了全面建设的阶段,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标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我国70年代的标志,范围圈定在企业的商标上,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同类产品,形式上也存在这个时期的一些共性特征。标志的造型大多采用几何形,常常使用圆形、锐角以及方形边框作为构成元素,并配有适量说明性文字。标志在色彩的选择上受到当时印刷技术条件的影响,多为单色,以黑白色为主。70年代的标志设计在形式基本对称的情况下增强了画面的对比度,整体看起来没有繁缛复杂的多余元素。但在当时,标志的重要性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很多企业只是使用简单的厂名,并没有自己的标志。
到了80年代,国内经济渐有起色,国家大兴工商业,创办了许多国有企业,并开始确立企业的标志。80年代初期,标志设计刚刚被人们所关注,由于受技术手段等外在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标志还延续着70年代的特征。在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平面艺术设计的概念引入中国,但还没有被公众广泛认可,标志设计仍以缓慢的速度发展着。此时,我国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概念还处在混沌状态,运用平面设计的主要形式依旧是标志。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平面设计的萌芽阶段,标志设计照搬国外理念,并复制其形式,所设计出的作品有较多的模仿痕迹,并不成熟。
中国标志设计在90年代中期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无论是标志的形式、配色还是传播使用都在逐渐步入成熟。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全面推行和加深改革开放,大大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标志形态也更加多样,内容丰富,并能与国际设计接轨,开始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后期,经历了重重挑战的工商业慢慢成长了起来,各大企业也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国美电器”、“哈尔滨”啤酒、“华为”手机等。电脑作为工具加入设计,使得标志形态、色彩有了很大的突破,从先前单一色彩的粗略图案,向着绚丽多彩、丰富多姿的图形蜕变。90年代后的标志设计改变了以往工业标志浓郁的机械感,开始在图形的设计上和颜色的选择上传达着一种现代科技感。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标志面临着设计全球化的趋势,标志的设计比之前更加多元化,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多数企业为了更好的融入国际大市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设计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如“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企业。当代标志设计逐步打破了过去陈旧落后的设计观念,以更加创新的理念指导设计并迎合市场需求,开始根据行业文化的不同进行精细化的分类,特征更加突出。同时,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我国标志设计领域也进入高速发展期,数字媒体类标志也在现代信息传播中显示出它的技术优势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中国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
如今,标志最明显的趋势是追求国际视野,使图形符号具备一流品质。[8]标志设计逐渐打破了地域及文化的差异,开始以融入全球环境为设计目标;在设计层面摒弃以往毫无创新的模仿,力求设计作品蕴含独创的内涵;在标志中加入“情感”元素成为一种时尚的设计方式,更能满足受众的心里诉求。
融入全球环境的设计目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下,我国社会面貌变得多样化。标志作为一种浓缩的艺术,其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也趋于多元化,它通过视觉上的互动达成与受众之间的情感沟通,继而产生认同感和信赖感,实现信息的互动传播。[9]标志开始朝着以融入全球环境,更好地为企业形象代言为目标的方向发展,逐渐从原来单调的风格,向充满活力、烂漫无拘束的人性化和个性化风格转变。我国标志设计灵感的源泉不再仅仅局限于广博高深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也逐渐放眼世界,展开思路,设计视角变得更加广阔,标志作品也被不同种族的人们所接受。在全球大环境下,伴随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标志能否快速被识别变得愈加重要,因此要求标志设计的主题更加简单明确、造型更加明朗简洁,对信息的传递符合“少即是多”的原理。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中国标志走向世界,能够在全球快速传播,最大限度地降低地域环境和宗教信仰对信息传递的干扰。
突出独创内涵的设计原则。当代社会的标志,不仅要具有展示企业以及产品信息的效力,也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与世界标志设计接轨的同时,多发扬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突出其独创的内涵。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需求。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认知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新的消费群体不断出现,对于标志设计消费者有了新的理解和要求,愈加偏爱人性化、时尚化、多元化的标志作品。标志的独创性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就要求设计师大胆尝试,展示标志别具特色的内涵意义,敢于用平面表现的技法来传达多维的世界。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这为标志的设计以及推广带来了更多方便,突出独创内涵的标志设计理念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逐渐在标志设计界占据重要的地位。
加入情感诉求的设计理念。设计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类本身需求为目的,与环境为善,标志设计也是如此。未来标志设计的发展势必要充分尊重人的心理需求和视觉喜好,加入情感诉求成为一种创新的不可或缺的设计理念。[10]21世纪人类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提倡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从而产生了一些以节约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如“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也称生态设计。绿色设计提倡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使其对环境的总体负能量减到最小,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这种设计理念符合当下人们的情感诉求,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标志在视觉上加入了“情感”元素,能使其视觉秩序看起来更为合理。例如运用动植物形象来设计标志时,把形象转变成拟人化,让原本缺乏情感的图案更具亲和力,使视觉语言人性化,贴近受众心理。这类标志常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更加能吸引儿童以及年轻人的目光,赢得他们的青睐。
结语
中国标志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标志的成长见证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荣辱与兴衰。在原始社会时期,原始先民创造了图腾符号,逐渐演变出标志的雏形,我国的标志开始进入原始萌芽时期。这时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没有标志设计的概念,相对制约了标志的成长。到了先秦、汉唐、宋元时期,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种类和形式更加多样。如印章、封泥、花押以及在包装纸上面印刷标志的使用,标志发展进入初步繁盛时期。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商品流通频繁,标志得到广泛应用,类型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出现印章、题记和肖像标志,这一时期的标志多作为防伪标记使用。近现代时期中国的标志发展受到当时社会客观条件的影响,发展缓慢,但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爱国标志。直到后来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社会逐步稳定,经济日趋繁荣,标志设计才逐渐受到重视,之后广泛运用起来。如今,中国标志设计进入成熟稳定期,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科技形式之广泛以及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带动,使得标志设计迅猛发展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未来的标志设计,会在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环境的设计目标下,秉持突出独创内涵的设计原则,以及加入情感诉求的设计理念的引导下,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在形式和内涵上不断丰富起来。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