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结合本专业,讨论设计时的设计伦理。 — 38-国美-程子的回答

设计伦理最先由维克多帕帕纳克的理论所提出,从他的著作《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一书中,我们明确意识到,设计更应该满足社会利益而非商业利益,应该对社会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群体负责而非片面追逐市场。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局限于形式与功能问题的讨论,或是醉心于美学、符号和消费的设计研究,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对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在当代复杂的设计语境下,设计从业者背负的社会责任也愈来愈厚重,小到每一位用户,大到整个人类文明,设计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设计伦理的探讨亦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

1.设计与人:智能时代下的技术性与人文性的平衡

设计要本着人类社会的普遍伦理,针对的新的生活方式,对产品和服务等设计产出进行伦理的思考。新技术在助推我们展望美好生活愿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裹挟了一些负面效应,扩大了设计伦理需要探讨的空间纬度。当智能产品越来越普及,我们不得不警惕,人们对智能产品的过分依赖,是否会反过来被工具所操控。典型的如对智能手机的成瘾性,以及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短视频应用。

短视频应用的大行其道,对于商业而言它无疑是成功的,只是从伦理角度来看,利用大数据算法机制和心理机制,吸引了用户大量的注意力,使大众无意识地沉迷于碎片化的娱乐信息海洋,这是否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值得反思。一方面,这种短平快的内容节奏侵蚀了人们深度思考的思维模式,逐渐形成浮躁、浅显的阅读习惯,甚至通过算法推荐内容造成信息茧房。另一方面,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生命的广度大部分被消耗在方寸的屏幕里,何尝不是一种被工具“异化”的现象。

智能时代下的设计要时刻警惕不能背离“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应该让技术更好地为人类发展而服务,使人类更自由美好地生活,而不是让人类陷入智能设备的泥沼。

2.设计与环境:提倡分享与服务的可持续设计方案

可持续设计是永不过时的话题,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至今仍被当代设计界广泛讨论,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至于谈及设计伦理时便不得不涉及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不同的是,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对可持续设计的理解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产品生命周期、材料、工艺等层面上,而更应该关注到服务模式、消费方式的可持续性创新。

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曾提对比中国和美国的资源消耗,“如果中国达到美国的水平,每4人有3辆车,则总量将是11亿辆,比当今世界汽车总量8亿辆还多,中国将需要2900万公顷土地,相当于目前的稻田总面积,每天将消耗9900万桶石油,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的1.3倍。”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或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果都按照美国人的方式来生活,这不会是一个幸福的前景,而将会是一场灾难。即使是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手段也无法弥合巨大的资源消耗需求。因此,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的分享型、服务型模式,是当下更能够平衡提高生活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两者关系的设计方案。由此可见,设计师和企业不应该一味局限于产品功能的升级,产品样式的发展,还要着眼于共享经济、服务经济的消费模式创新。

3.设计与消费:诚实设计对每位消费者负责

在广告营销日益发达的今天,设计成为商业竞争的附庸,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人们只重视设计的经济作用,把如何盈利、如何吸引眼球顾客眼球放在首位,试图通过虚假设计、过度设计在眼花缭乱的信息流中脱颖而出。比如通过营销包装迅速在市场上建立起品牌认知的花西子、完美日记等国货彩妆品牌。打着“国际大牌平替”的旗号,实则偷工减料,减少产品克重,单克价格远超国际大牌,而在产品单价上伪装成平价的假象。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应该重新重视好设计的原则,比如迪特拉姆斯所提倡的诚实设计。诚实设计是要忠实地向消费者传达功能,而不是夸大宣传使产品脱离本身的真实价值。诚实设计是设计师对消费者负责的基本义务,是让设计为商业提供良性服务,促进市场竞争公平有序的重要条件,亦是对设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基本要求。

总的来说,从最基本的对用户的责任感,到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乃至人类文明的责任感,设计伦理作为一种设计师的实践责任,不应该只是少数设计师的自觉, 而是有着普泛性,应成为每一位设计从业者具备职业素养的制高点。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