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多元化+信息时代的设计 — 郑志扬的回答

绿色设计

指以环境和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以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身体健康为目的的设计理念及行为。20世纪80年代绿色设计的理念正式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迅速在各设计领域得以重视和实施,其主要设计原则有:节省能源,着力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开发产品和服务;降低污染,着力于减少、消除污染的途径开发产品和服务;回收及再利用,实施绿色设计,使产品可以翻新和循环利用;消除污染,着力于净化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而开发产品与服

核心:“3R”原则:即Reduce(减量)、Recycle(再循环)和 Reuse(再利用),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影响: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在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及其特征

特征

(1)第一个是它的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高度强调装饰性,特别是从历史中汲取装饰营养,加以运用,与现代主义的冷漠、严峻、理性化形成鲜明对照。

(2)历史动机的折中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单纯地恢复历史风格,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的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的方法,而且这种折中处理基本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的。

(3)后现代主义的第三个特征是它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设计

(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后现代主义建筑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方盒子缺乏人性,主张建筑应该而且必须有装饰,在建筑的细节上,往往采用各种古典装饰,运用变形、分裂、删节、夸张、矛盾等手段使装饰充满趣味性和象征性。而现代主义建筑强调非装饰化特点,夸大无装饰化外型特点,在设计形式上陷入了减少主义风格的泥淖之中。

(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文脉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师们在抛弃现代主义平滑的方盒子建筑形式时,认为决定建筑外观的不单纯是内部功能,而且还受到群体、环境、地区、历史等的影响,强调建筑的形体质量感,提倡建筑的“内”“外”双重性,重视层次感和深度感。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强调重视传统历史风格,主张对历史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等方法,并且将这种折衷处理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

(3)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现代主义建筑形态语言基本上是单一的,只出于对功能认识;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形式往往包含有一系列现代符号学的内容,通过点、线、面和色彩的变化,使现代主义高度理性化,具有“隐喻”“象征”和“多义”的含义以及戏谑、调侃的色彩。

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 20世纪 80 年代,但它的哲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 1967年。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在反对国际式风格的探索中,一些设计师认为解构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新理论而被应用到不同的设计领域,特别是建筑学。

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出来的,解构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视觉元素上也有些相似之处,两者都试图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

  1. 特征:

散乱:即支离破碎,结构零散,以传统程式参照,其形式、色彩、比例等方面的处理手法活跃而自由。

残缺:即强调不完整状态,故意破损某些局部,使人的视线愕然达到一种美感的追求。

突变:即以几种毫不相干的元素进行组合,有意制造“生硬”和“突兀”的视觉感。

失重:即用倾倒、扭曲、弯转等造型制造失稳的不安全状态。

超带:即超越常规、标新立异,视反常为正常。

意义: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解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在这一点上,解构主义与意大利16-17世纪转折时期的巴洛克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巴洛克正是以突破庄严、含蓄、均衡等古典艺术的常规,强调或夸张建筑的部件为其特色。

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件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而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在反对国际式风格的探索中,一些设计师认为解构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新理论而被应用到不同的设计领域,特别是建筑学。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