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设计博览会上,德国提出“工业 4.0”概念,也就是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欧洲乃至全球工业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并获得诸多认同。
可见,从风靡百年的“包豪斯”到如今的“工业 4.0”,德国的工业设计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设计中贯穿的严谨、理性、注重细节和功能性的品质成为设计界的标杆,指引了很多国家前进的方向。因此本文将从20世纪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史中,探究德国设计哲学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意义。
1.德国工业设计的探索期——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设计源于19世纪下半叶如火如荼发展的手工艺传统,特别是使产品价值更加可视化的对手工产品的装饰。德国“青春风格”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认识到设计应该立足于本国国情发展,于是探索对于几何形态的设计尝试,奠定了功能主义设计风格的基础。而彼得·贝伦斯作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员之一,吸收青春风格对于简约形式的追求,让产品功能最大化,用理性的线条重新定义产品的美,使形式并不妨碍于用户体验。在他关于水壶的设计中,便可呈现这一设计思想,几何外观、不附带冗杂的装饰,对铝、铜等新兴材料的合理运用,将现代科技之美最大化展示在大众面前。这对德意志制造同盟的设计风格产生巨大影响,此后德国工业同盟设计风格逐步建立起以讲究功能理性,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信条,让现代技术产品以简约美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这种对于技术与美的追求,让我们感受到德国设计师在实践中,以艺术作为最高追求,顺应时代趋势,让技术服务于大众生活。在当前数字化社会转型之中,我们也应积极地采取行动,探求现代化科技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目前3D打印技术日益普及,但其受制于材料和打印规格限制,导致产品模型粗糙,细节不忍直视。我们不妨学习德国的工业设计,推动3D打印机器的变革,或是探求功能通过其他形式实现,让产品在展示大体效果的同时,也能拥有观赏属性。
2.德国工业设计的成型期——教育推动设计发展
1919年,包豪斯在魏玛成立,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了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对于德国的现代设计奠定了深厚的理性主义基础。格罗皮乌斯面对德国设计依旧只是少数分子参与,大众对于产品创新与审美能力低,于是认清“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建立包豪斯设计学院让设计教育推动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包豪斯实行双轨制教学模式,既有基础部教师传授三大构成、绘画、雕塑等传统基础知识,又有技术部教师建立工作坊制度,让学生够亲自动手制作,鼓励他们培养创新精神与思辨能力,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够转化到技术实践之中。而包豪斯教师们所提倡的功能与理性主义也完整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立足于大众生活而设计。例如包豪斯的著名学生布劳耶,对于钢管椅的设计,完美体现了简约功能的设计风格,又能批量生产受益于大众市场。这种以设计教育传播理性功能主义的方式,对于推动德国工业设计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今设计也应当如此,面向社会公众,以教育的方式提高国人审美与创新能力,推动设计的发展。面对着国际主义的盛行,设计风格越来越同质化,唯有立足于本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自我创新,打造民族品牌,方可推动中国设计立足于世界设计之林。
3.德国工业设计的成熟期——设计与市场相结合
乌尔姆学院在包豪斯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以理性主义设计,技术美术思想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其与布劳恩公司密切的校企合作,推动着德国工业设计与市场紧密结合。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学生通过布劳恩设计公司给予的市场调查、用户分析等数据,能够明确大众对于产品功能的真实需求,以及在产品使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动态,以便更好地进行设计实践。这种以完成企业项目为目标的教学,推动着学生在乌尔姆设计理念的影响下,更好地将创新思维应用到实际生产之中,推动德国产品渐渐以理性,可靠,高质量,功能化的特点走向成熟。而迪特·兰姆斯1959设计的布劳恩sk2收音机,外形设计简约,适合大批量生产,满足消费者功能同时给予外观上的惊喜,奠定了博朗在电器行业的地位。这种让设计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德国的设计与商业都存在着的巨大影响,设计为企业打造了质量与外观完美的企业形象,商业的成功又推动着德国设计师的信心,让二者相互良性互动发展。
设计与市场相结合方式在如今的设计十分流行,尤其是面对着如今设计日益复杂化的现象,唯有将设计立足于统筹地位,让创新、技术、商业、研究与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够为大众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体验和商业网络机会,推动设计创造新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纵观德国设计发展的历史,德意志固有的理性、务实的民族气质和德国开放的文化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造教育推动设计发展,赋予了理性功能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功能以人为本,设计因不同时代人的不同需要而宜”的主导思想,引导德国设计历经曲折忧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繁荣局面,推动着现代设计向着为谋求更美好的世界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