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天地,人类以自然万物为载体,繁衍生息。纵观历史,人类以思维活动为纽带,筑成社会。人,自然,社会,凡三者共同作用,缔结成为生活世界。从设计活动的角度出发,此三者两两相连,顺势而为,将设计之源引流三系,一曰空间,一曰产品,一曰视觉。虽各不相同但根脉相通,均以解决人与人造物之间的关系为本。时至今日,依托人工智能的技术力量,人类生活世界遂成一体,逐步形成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浑沌观”,这三者的分类似乎也顺应时代,又支流相汇,逐渐模糊。以下我将以设计发展为经,历史时空作纬,在人,社会,自然的范围上立体的探讨一下现在,过去,与将来的设计分类。
从问题到答案:传统设计分类
早期的设计活动受限于人类科技的发展,处于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单向系统中。在人与自然间,人类为生存发展而对立体工具为主要对象的改造活动,催生出了产品设计,工具被人当作沟通自然的媒介。而媒体则成为人与社会的沟通桥梁,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类信息,成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工作内容。人类社会出现后,人类的活动又将自然与社会联系到了一起,空间设计的需要变的不容忽视,成为了社会与自然的纽带。仔细观察,这三类设计活动无一例外的将人当作中心,以人与人造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为导向,以人的精神装备,工具装备,空间装备为内容,简要的划分了设计工作。生存空间有问题,便从空间设计中寻找答案,工具出现了弊端,产品设计是最佳的解决方法。媒体渲染力度不够,视觉传达可以找到突破。正如现代设计产生之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助长了人类需求的激增,社会与人类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持续增长的人口又与自然环境出现矛盾,问题频发的同时,现代设计作为答案巧妙化解了矛盾。有效但单一的使人,自然,社会达到平衡。
从答案到问题:现代设计融合
设计理论家帕帕纳克曾说,设计的最大的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当今社会物质条件高度发达,人与自然的直接矛盾冲突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类间接矛盾。告别了传统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模式,如今的设计工作立足于提出设想,整合资源,跨学科互动的全方面设计模式。同样是人,自然,社会,同样是三者的互动,但出于全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考虑,空间不再单独是简单的人居环境,产品也融入了更多的可能,视传也不再是简单的“一张海报”。伴随人工智能的进步,人类社会逐渐告别了完全的物质性依托,倾向于数字化,虚拟化,在设计上,也不再是完全的人工活动,繁琐复杂的工作程序可以交由制定程序,一键操作。答案似乎已经呈现出来,我们需要的是发掘潜在的设计问题,发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模式,正如帕帕纳克提出的“设计应该成为人类的需求,文化和生态之间的桥梁”,不再是单一为人的工具。当下的设计分类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群系关系,人,自然,社会在设计活动中动态共生,生生相息。
从问题到问题:未来设计展望
综合看来,人,自然,社会三者的设计分类由最初的工业革命的伴生品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逐渐细化为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以此解决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问题。由于互联网科技迅速发展,设计不再是物质性的工具属性,设计定义被重新定位,结合人工智能,广泛的应用于各类设计行业中,形成多学科交叉,科技与设计互融新局面。致使设计由“解决问题”步入“发现问题”,未来的融合又会引出“从问题看问题”的多学科协调机制,如同环境设计的问题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的问题,设计会沉入整个产品的使用周期中,由始到终,形成设计链条,循环贯彻,统筹规划设计工作。这一对于传统的打破,对于创新的建立无疑是设计基于人,自然,社会,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环境,能源,健康,教育,城市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重新分类,再次整合,最终在非物质社会中达到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