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起:格物致知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当下对于传统造物思想的研究和探索的情况,格物致知能够为这一研究和实践提供什么样的指引,能够为当代中国设计的发展方向带来什么启发。
一、设计从始至终的动机—以人为本
二、文质兼备,设计是有用与无用的统一
三、设计应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媒介
总结(3分钟)
“格物致知”是宋代儒家哲学中的核心理念,其深渊影响不仅体现在古代中国的教育与文化中,而且在现代社会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当下中国设计中国力强盛、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开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造物理念,并逐渐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造物哲学运用于现代设计,如天人合一、无用之用、材美工巧等;但运用不等于善用和了解,当设计的本心不属于为人时,哲学理念也会受到商业消费主义的腐化,因此,格物致知作为人与本性之间交谈破旧立新的方法,辅助中国设计固守本心、寻以正道的方法,通过除却外心,为设计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可循之道。
一、设计从始至终的动机—以人为本
设计万物,因从于本心,探寻未来。格物是对设计的事物本质的深入探究,致知是设计师在掌握事物本质的基础,通过自身的敏锐观察、勇于实践所得出的正确判断。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广泛研讨和大量运用,值得自豪和自信,是因中国设计不再寻求外界因素借以助力,也因中国设计沉着潜修,不再迷茫。但设计师作为这一实践的主体,会受到商业利益的诱惑,个人利益的驱使,从而对传统造物思想的正向探索,变为追名逐利的手段,假借其名,不仅会使造物思想的内在价值和深刻内涵无法得到传播和运用,更是中国设计未来探索方向的断绝;因而设计师在面对困难诱惑时,应以格物致知之心态,辩证看待事物本质,实现保障个人利益兼顾设计未来,做到设计责任的“以人为本”。
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所学所长源于西方现代设计,但在为故乡苏州设计博物馆时,并未将自身骄傲的现代设计手法遮掩住苏州本土建筑文化之美,反而以苏州特色结合现代设计,创造了中西合璧的典范,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格物与致知。(33min)
二、文质兼备,设计是有用与无用的统一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出自《庄子·人间世》,意为看待世间万物,勿从单一角度观察,而是在具体环境下做出相应理解与表达。其恰好与格物致知的理念相吻合,从事物本质及问题所在中深入分析,找出困惑的根源与解决之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对于设计的影响逐渐加深,作为设计一环的设计教育,应积极摆脱传统的设计教育模式与理念,而将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融入课程,只是起到了更新形式的作用,不能大步前进,却急忙遮盖和抛弃不足之处。如不在学生本身的培养上下功夫,哪怕引入再多的先进技术和教育理念也不过掩耳盗铃。
设计教育院校应从身心实践处入手,利用先进技术与交叉合作的方式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走入城市闹巷、乡间田野开阔视野、实践于民,才能做到思维无用与实践有用之结合。(48min)
三、设计应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媒介
我国传统造物思想结晶《考工记》中,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是中国古代造物活动的重要价值标准,也反应了格物致知之实践的不同表现形式。
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让国家交往各方面都联系得到加强,却随之带来了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社会性问题,中国设计在此环境下面临着艰巨的设计挑战和承担着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责任。学习传统造物思想的精华之处加以运用,对待多元复杂的社会系统问题,融合精华于社会创新的实践,以格物致知的批判精神,对症下药,做到知行合一。
上海老字号凤凰自行车与遵义藤编的合作,既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帮扶,也是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一路欢车”藤编自行车为凤凰牌打开新的发展方向,也为遵义藤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是社会创新设计中的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是对丰富的古代造物思想创新传承的指引,也是对当代设计师们的精神指引,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格物致知”方能超以象外,得其圜中。(1h6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