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风格(中)课后作业 — 21-北师大-李洁的回答

一、填空题 1、红、黄、蓝 2.黑、白、灰 3、底层架空、自由立面、横向的长窗、自由平面、屋顶花园. 4.红蓝椅、《红黄蓝相间》 二.名词解释 1.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先驱、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始人,被誉为 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奠基人。 ①核心思想: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强调功能主义与工业化生产的融合,提倡 标准化、批量化设计以服务大众,反对权贵任装饰; 2代表作品:法古斯鞋楦厂(欧洲首座玻璃幕墙建筑)和包豪斯校舍; ③教育革新:创立包蒙斯教育体系,推行跨学科教学,培养兼具艺术与技术 的复合型人才,奠定现代设计教育基础; ④历史影响:推动国际主义风格发展,其理念深刻影响全球建筑与教育基础。 格罗皮乌斯以功能主义为核心,通过教育与实践重构现代设计价值观,成为 连接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的关键人物。 2、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是法国现代主义建筑泰斗,机器美学奠基人,被称为“现代建筑 的旗手”,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理念。 ①核心思想:功能主义为核心,主张几何代与理性化设计,提出“新建筑五点”, (底层架空、自由立面、横向的长窗、自由平面、屋顶花园); ②代表作品:萨伏伊别墅(实践新建筑五点)和马赛公寓(野性主义风格,探 索集体居住); 3城市规划:提出“光明城市”理念,强调功能分区与绿化设计,后期转向 粗野主义(如朗香教堂); ④理论贡献:著《走向新建筑》,系统阐述现代主义理论,影响战后建筑 思潮。 柯布西耶以机器美学与社会责任感重塑现代建筑语言,成为现代主义建筑 四大师之一。 3.阿尔瓦.阿尔托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现代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倡导者,北欧 现代设计学派代表人物。 1核心思想:主张工业化需兼顾人性需求,以木材曲线、自然光影软化现代 主义冰冷感; 2代表作品:帕伊米奥疗养院(功能与心理疗愈结合)、玛利亚别墅(有机形态与 自然融合; ③技术创新:开创层压胶合板技术(如帕伊米奥椅),创立Artek公司推广北欧 设计; 4设计哲学:强调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平衡功能与人文关怀,影响斯堪 的纳维亚学派. 阿尔瓦.阿尔托以“木材诗人”的温情设计调和现代主义理性,为北欧设计 注入人性化基因。 4.荷兰风格派 荷兰风格派是荷兰新造型主义艺术运动,主张绝对抽象化与普世美学。 ①形式特征:以水平垂直线条、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构建纯粹视觉秩序, 反对传统装饰; 2代表人物及作品: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里特维尔德红蓝椅(几何解构 与功能结合)、施罗德住宅(开放式空间设计); ③核心理念:强调艺术与设计的普适性,主张通过几何抽象语言实现“机 械与唯美的统一”; ④历史影响:推动包蒙斯与国际主义风格发展,奠定现代主义平面与建筑设 计基础。 荷兰风格派以几何抽象重构艺术与设计语言,成为现代主义运动中理性 美学的典范。 三、简答题 ‘少即是多”是由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于20世纪20年代 提出,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精简形式、突 出功能本质,以工业化材料和结构逻辑实现美学与实用性的统一。 1、核心理念 密斯主张“建筑即结构”,反对一切与功能无关的装饰。如巴塞罗那 德国馆仅用钢柱、玻璃幕墙和大理石隔断构建开放空间,彻底摒弃 传统雕花装饰,体现了“结构即装饰”的纯粹性。 2、设计手法 1材料革新:密斯大量使用钢、玻璃等工业材料,开创建筑透明性 与工业代美学。如西格莱姆大厦以琥白色玻璃幕墙和钢架结构成为摩天 大楼原型; 2流动空间:打破封闭空间界限,强调室内外动态交互。图根哈特别墅 通过开放式平面和玻璃幕墙实现空间渗透,展现“通用空间”的灵活性; ③标准化模块:像搭积木一样设计建筑部件,方便工厂批量生产。这种 思路后来被宜家等品牌借鉴,用于家具设计。 3.代表作品 1巴塞罗那椅:X型钢架+皮革软垫,没有一颗螺丝外露,成为极简家具的 经典符号; 2、范斯沃斯住宅:全玻璃外墙的“水晶盒子”因过度简代引发争议,却成 为建筑史里程碑,揭示功能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③克朗楼:用悬挑结构让建筑“漂浮”起来,内部空间可以随意改造,完美 体现“少即是多”的灵活性。 4.影响与争议 ①推动国际主义风格:密斯通过包豪斯教育体系传播理念,形成以标准化、 模块化为特征的全球建筑范式; 2反思:北欧学派以木材曲线调和理性冰冷,实现人性化修正。 综上所述,“少即是多”以功能本质化、形式极简化、生产工业化为核心 重构了现代设计价值观。在当代,这一理念仍具有启示意义,尤其在可持续设 计、数字交互等领域,持续印证“精简”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