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 包豪斯是1919年由格罗佩斯在魏玛创建的世界上第一所现代设计教育院校,全称包豪斯设计学院。它的成立 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是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以及后来的德国工业同盟以来的优秀设计思想与20世 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方法和体系,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 割的陈腐观念,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想;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形成了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开创了 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做到设计实践为大众服务;同时也由于所处的历史时 期,包豪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人的心理需求重视不够,缺少对人的情感的关注。但总的来说,包 豪斯是工业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是现 代设计的摇篮。 乌尔姆设计学院 乌尔姆设计学院由英格·艾舍·秀尔与奥托·艾舍于1953年创办,是一座国际色彩十分厚重的设计艺术院校,其 定位是工业产品操心领域的国际性教学、发展于研究中心。主要学科为产品造型、视觉传达、工业营建、资讯。 乌尔姆设计学院是战后德国理性主义技术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战后对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机 构。学院在继承包豪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了功能主义教学思想,建立了高度理性的系统设计理论, 其关于设计思想的原则精神最终在与布劳恩公司的成功使用中得到实现产生出“布劳恩原则”,成为德国高度几何 化、理性化、功能化、高质量设计的典型,是战后“新功能主义”的代表。
包豪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思路 1.包豪斯简述 2.包豪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①教学思想一真正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②课程体系一建立了一整套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体系 ③研学实践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④时代警钟一人文关怀的缺失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3.总结 正文 包豪斯是由格罗佩斯在1919年于魏玛成立上世界史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由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 体系的学院,它坚持艺术与技术相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法则进行。这 些思想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并随之建立了一整套设计教学方法和体系,它对现代教育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教学思想的变革:艺术与技术从分离到统一 从《包豪斯宣言》中可以看出,格罗佩斯成立包豪斯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他认为艺术与手工艺不是对立的, 而是一个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而已,他清晰的意识到艺术家必须通过新的设计教育体系,从接触大批量生产过程 中,探索表现的方式,而工业家也必须认清如何接受艺术家能够生产的价值。这为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 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程体系的搭建:双轨制与基础课 在确立了教学思想后,按照格罗佩斯的设想,设计教育应该是重视技术性的基础,加上艺术性的创造。因此 作为技术性的、逻辑性的、理性的教育的根本,基础课程的教育改革自然成为他的改革的中心内容。他聘用教员 不仅仅是教授绘画的教师,同时还需在工作室教授学生手工艺的技巧、制作技术、材料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他创 立了一种新的教学体制,由担任技术教育的导师,和担任艺术形式教育的导师两个部分的专业人员组成,填补了 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间的鸿沟。 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目前世界上各个设计教育单位,乃至艺术教育院校通行的基础课, 就是包豪斯首创。这个基础课的结构,把平面和立体结构的、材料的、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独立起来,使视觉教育 第一次比较牢固得奠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的、非科学化的、不可靠的感觉基础上。 研学实践的创新:现代设计的校企联合 包豪斯建立了与企业界、工业界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 产紧密联系的第一步。到迈耶时期,他在教学的规划上十分关心未来学生的工作和就业情况,并重视学院的经济 来源,除了从迪索政府取得基本经费,还促进各个专业与企业的联系, 一方面提供学生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创 造了收入,这对学生和学院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重要且健康的。中国各高校如今也在陆续推广工作室一企业联合 培养机制,让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接触到一线设计项目,丰富自身实践经验。
时代局限的警钟: 人文关怀与民族传承 以密斯为典型的现代主义到美国发展后,虽然形式简单、系统化强,但它的反装饰性、受“少即是多”主张较深 的影响,现代主义的民主色彩荡然无存,变为一种单纯的、为了形式而形式的商业风格,玻璃幕墙大厦成为资本 主义强国的象征,从纽约到东京,全世界的大城市都变成一个样,这引起了青年一代的强烈不满,后现代主义的 兴起对这种单一、缺乏人情味的设计发起挑战,北欧和日本在发展设计时注重本土材料与文化在设计中的体现, 都是对这一现象的回应。 包豪斯经过设计实践,形成了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因素的正确的设计观念,在课程中重视科学技术和艺术 的结合,给后来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同时它也因忽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同时过 于重视构成而排斥各民族的历史,导致后期出现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而世界现代设计史从未有过单一标准, 多元文化的碰撞始终推动其发展,中国当代设计的未来价值,正在于以其自身实践丰富全球设计的内涵;中国当代设计 教育的方向,正在于在前人的经验教训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拥抱现代化的同时,传承“天人合一”等传统精神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