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设计的前提:社会变革、社会挑战、社会需求——绿色设计、社会责任意识、
人人设计的形式:协同设计、创造性社群、社会创新设计。(2min)
“人人都是设计师“,毫无疑问将作为一种未来设计范式并正在上演。在《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设计导论》中,作者艾佐·曼梓尼写下这样一种现实:当今,社会技术体系,面临变革变革巨大的社会需求与挑战,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人人参与设计的时代。为构建一个可持续、有弹性的社会文化和新文明做好准备。在这样一个时代,以人为本的设计让”人“成为了设计的真正主角。而专业设计师的角色将与设计共进退。(15
min)
一、进:面临复杂社会变革与挑战下的新需求——社会责任意识的设计师
从以人为本的初心理念最初能追溯到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发展到能完美落地的以功能需求为中心、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性设计,又在二十世纪后半叶深化为以生态、全生物视野下的人类主义的设计伦理。
巴巴纳克于1968年提出设计伦理,倡导设计师应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关注社会变革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全设计、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等理念随之诞生。进入21世纪,科技高质量发展、社会问题空前复杂化的当下,对设计职能提出进一步挑战。在具有设计专业技能素养的基础上,拥有多跨学科视野、掌握前沿技术工具、拥有前瞻性观念的设计师,勇于肩负社会责任、关切人类话题、致力于解决社会需求中弱势人群痛点的新质量设计师,被新时代所呼吁。(30min)
二、退:协同创造、共益设计下的积极促进者
在人人设计的时代下,设计的开放性和参与性被上升到前所未已的高度,设计从高度专业化的出场,退到一个由人们自发组织共创的位置。Anna reroni, Elizabeth Sanders 观察到了一群为了新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而自发组织、管理、创造与提升的合作者们,将其称为“创造性社群“,同时认识到设计研究将从用户中心论的方法,转变为协同设计,而专业设计师从专家变成促进者。
在同济大学NICE2023学院式社会创新项目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将专业化设计作为推动平台、青年设计师作为积极组织联合与智慧贡献的力量、普通人成为社会创新的重要主体、社会各团体作为资源要素的重要参与者 的成功范式,将人们团结起来,各自发挥着有意义的作用。在这样的模式下,青年设计师不再是对“人“高高在上地给予与满足,而是将人们推到舞台中央,专业设计师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设计智慧,联合人们与团体进行共创共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求的链接,创造一个新的可持续生活的范式。
结语
在人人皆为设计师的未来里,设计的定位将会转变到一个更深入、更鼓励设计原本的客体——“人“,自发成为设计的主体,同样,设计师的角色也与之共进退,推动让设计高度专业化转变到对民众高度开放、高度跨界化的新模式,为未来社会带来了设计的共创价值。(49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