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论述二战后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有何启示。 — 34-华东理工大学-叶江楠的回答

第一部分:二战后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模式以及形成的特点,为什么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学习
第二部分: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模式哪里值得中国学习?(遵循自然的人文主义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国家政府的支持)
第三部分:中国应该怎么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的支持)
第部分:总结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逐渐走出战败的阴霾,经济和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促进了日本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日本的工业设计一方面在科学技术和设计理念上学习西方,以适应大规模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另一方面又研究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得本民族风格在设计领域得以延续。既保持了优秀的设计传统,又在高科技的设计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双轨制设计体系。在面对外来优秀文化,日本设计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之融合进本国的传统设计中,使日本设计在国际上大放异彩,无疑是值得中国设计借鉴的。而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我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三点:
(一) 遵循自然的人文主义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自然资源匮乏且自然灾害频发,由此日本格外注重设计的商业效益和自然效益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小巧精致、具有多功能性、关于人性化和细节、崇尚自然的设计风格。如隈研吾就一直在探索将建筑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设计可能,他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在室外墙壁上覆盖了用不锈钢丝悬挂的瓦片,瓦片都来自于当地的住宅因而大小不一,帮助建筑更好地融入了土地的自然环境,使人能够在建筑中感觉到下面的土地。又如深泽直人的产品设计,放大了人们的无意识行为应用到设计中,从而让新产品在初次使用时引导用户联想到某件事物或场景进而产生熟悉感,减轻用户的使用负担,达到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
(二)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日本民族文化受到中国的道教和禅教较深,在艺术审美上追求禅意,总结来说就是物哀、空寂和简素,物哀即由人的直觉和内心来感受对客观事物的美感,往往传递出哀伤的情感;空寂即以柔和简约为其外表,内在却蕴含着深刻的精神性;简素即质朴、单纯、自然,以达到外在世界和内在心灵的和谐统一,因而日本的设计美学也充斥着从极简主义、淳朴自然而传达出的一种能为人直观感受而又不真切的禅意,在实际设计中也往往会从传统手工艺和艺术汲取灵感。如田中一光为无印良品设计的海报,画面的所有元素都来自自然取景,画面中仅有无垠的雪地和无瑕的天空,一人走向茫茫的地平线,透露出日本文化中的以少见多的禅意美学。
(三) 国家政府的支持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近乎崩溃,直到50年代初期才恢复到战前水平,此时日本的设计水平整体处于低水平的状态,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史罗维赴日本讲学,为日本带来了全新的工业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设计的发展,设计作为一种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力量,其地位越来越显著。其后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确立了“设计兴国“战略,为日本设计师提供了可大胆挥洒的舞台,产生了一大批诸如原研哉、深泽直人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日本设计登上国际舞台,形成了兼顾传统设计风格和高科技设计领域兼顾的双轨制设计体系,日本设计的成功与日本政府的支持是离不开的。
在现代社会随着设计作为驱动创新以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受到了全球普遍的重视,在面对全球范围内合作的进一步深化,面对外国优秀文化和先进理念的冲击,如何处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日益显著的冲突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中国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保护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统和现代和谐发展发展,如汉匠坊是一家与当地洋河资源对接的新酒品牌,他们利用酒城的知名度和文创的新思路,加之具有流行设计因素和传统的文化属性,产品的美学价值之高令人感叹。取得了骄人的市场成果。另一方面中国设计要注意关注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中国人口为世界之最,人均占有资源率居于后位,在设计当中遵循减少(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ing),满足和引导消费者需求,形成正确是生产和消费观,中国也必须从国情出发,制定有中国特色的产业设计振兴政策,让设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添助力。
综上所述,日本双轨制的设计体系对于中国设计的借鉴意义十分重要。目前合作、沟通、共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法则,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极大地考验中国品牌的设计、创新、生产和特色等综合素质,文化继承可以与民族美德和经济利益相融合。中国创意设计要走一条可以让传统文化彰显当代价值,使产品更加具有商业价值和体验价值的道路。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