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主义风格是具有国际统一性的视觉语言的设计风材格,对我国在世界上的信息传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作为我国本民族的风风格特征却受到强烈冲击。
新的媒介、新的设计技术出现,经济全球化,设计多元化。在这种发展必然趋势之下使各国设计的民族特征逐渐消失,被国际特征所取代,同时使民族性的设计也缺乏设计的生动性和多元化。国际主义风格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六七十年代的笼罩在红色政治运动之下的中国,以宣传政治为目的设计的海报作品席卷了全国。那时的设计提倡把民族动机与风格,包括文字、书法与国际主义的平面设计原则,现代设计手法结合起来。这种观念形象设计在当时的中国占主导地位,该时期的平面设计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际主义风格已经发展为后现代主义设计阶段,深刻影响了南部沿海地区居民的观念。以靳棣强、陈幼坚等人为代表的设计师们把中国民族性设计与现代设计融合,初步形成了国际主义和民族性特征的多元化的设计面貌。1980年靳棣强设计的中国银行的标志将国际主义和民族设计完美结合的典型案例。当时的香港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平面设计中心。自此国际主义的狂潮也席卷了中国大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众多设计师在此基础上倡导个性化和多元化原则,使得我国平面设计在不失风格的基础上呈现出崭新面貌。国际主义设计风格也对于国民设计意识觉醒影响深远。为大众设计的思想对于中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设计是以物质方式来表现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方法之一。中国应在国际主义风格的趋势下,努力探索根据设计目标的应用范围,考虑其服务对象,发展民族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大背景下,走统一与多元化相结合的道路,使中国当代平面设计成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目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