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国际主义风格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 — charlie的回答

国际主义风格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
当下设计风格、流派变化万千,创造出了中国设计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由于国际交流、国际贸易的急剧增加,具有国际统一性的视觉语言的设计风格对我国民族风格特征造成强烈的冲击。当下,如何在设计上既保持我国民族特征,又能被世界所认同和接受,是我国设计师面临的长期任务。
一、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科学技术和理性化的基础上,设计注重视觉传达的功能,否认个人感受和个人风格在设计中的地位,这就是战后垄断世界平面设计界的理性的、单一的国际主义风格。
建筑实践上:战后建筑发展首先经历了大规模的、简单的民用住宅的过程,其次建筑的重点才逐步转到建筑的风格和形式表现上。
社会背景上:二战之后,欧洲的阶级结构在战后发生了巨大改变。一方面,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构成核心。原先现代主义的服务对象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密斯主义则凭借着其鲜明的现代特征成为美国企业的标准建筑风格,和实力的象征性的力量。国际主义风格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国际主义风格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国际主义风格以密斯凡德洛主张的“少就是多”原则为中心,并衍生出粗野主义,典雅主义、有机功能主义(也称“有机现代主义”)等几种次风格。全无装饰、强调直线、干练、简单到无以复加地步的密斯主义”重新定义了几乎全世界各大都市的天际线。除了建筑之外,“国际主义”风格同时还影响到产品、室内、环境、平面等其他的设计范畴。
至1960年代来期,“国际主义" 风格垄断建筑、产品和平面设计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世界的建筑日趋同质化,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建筑和城市面貌越来越单调、刻板,加上勒.柯布西耶在战后年代逐步演进出来的粗野主义,经由马谢.布鲁尔、路易斯.康等人的推动,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了公共建筑,特别是学校建筑的面貌,往日那种具有人情味的建筑形式逐步被缺乏人情味的、非个人化的“国际主义”风格建筑取代。而没有民族性的设计也就缺乏了设计的生动性和多元化。随着国际语言的形成,使国际主义设计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这种设计无论从功能还是形式都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风格,也在很深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平面设计发展,促使对于民族的动机,民族的风格,包括文字、书法与国际主义的平面设计原则、现代艺术手法结合起来的实验和探索。石瑞汉、靳棣强、陈幼坚、蔡启仁等人把中国的民族特征和国际性的视觉传达要求,以及现代艺术的一些特征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国际主义和中国民族特征既统一又多元化的面貌。
三、中国设计对于国际化设计趋势的探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在设计意识形态逐渐觉醒,开始客观理性地分析这种局面。许多设计师尝试着探索国际主义与民族特征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又倡导设计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原则,以期在赢得国际市场的前提下,使我国的平面设计繁荣昌盛。中国当代的设计在新技术交流的前提下,出现了统一中有变化的特点,产生了设计在基本视觉传达良好的情况下的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对于现代设计师来说,应深刻挖掘丰富的文化遗产、民族遗产,充分发扬民族、地方特色,使得我国的平面设计具有强烈的民族、地方特色。而中国的设计教育则更需要建立科学的、灵活的设计教育体系,加大理论课的课时量,在大量研究世界、中国文化设计的基础上提高国内整体设计水平。应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大趋势下,努力探索根据设计目标的应用范围,考虑其服务对象,发展民族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大背景下,走统一与多元化相结合的道路,使中国当代设计成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目的的设计。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