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从高技派产生的背景、特征代表作品开始,剖析其影响力和意义,并阐述其代表性的作品和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 107-湖师大-唐铭霞的回答

晚上7:43p5 0m 交 78 一 引言 一、引言 二、高科技风格综述(特点、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三、以书籍设计为例,简述高科技风格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总:高科技风格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为独立的设计符号语言,书籍作为传播信息的客观载体, 其各个环节特经历着高科技风格的洗礼。 分1:形态造型符合的借鉴 分2:结构模板元素的嵌入 分3:材科质感语义的设置 分4:情感化趋向 四、总结 一、引言 高技派是现代主义技术在设计艺术中应用的具体表现,其特征是将现代设计中的技术部 分提取出来,并进行强化和夸张处理,形成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效果,使一些普通的工 业机械结构被赋予新的美学含义。这个术语在设计上特指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一是技术性 风格,强调工业特征,二是高品位。首先表现在建筑领域,而后发展到产品设计中。 一、高科技风格背景综述 19世纪末,西方国家工业化达到高潮,由此步入了工业化社会,1914年意大利未来主义 建筑运动中,机械美、高科技美的观念已经开始出现。于1914年发表的《未来主义建筑完言》 提出的一系列主张,都基本奠定了“高技派”的基本原则:认为技术是机械美学的核心,是推 动理想主义建筑发展的动力,建筑一个完全受工程和技术的左右。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世界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思潮还没有能够接纳这种前卫的思想,因此,当时已经萌芽的“高 科技”建筑思想基本没有得到发挥。 真正使“高科技”风格成为流派的是意大利建筑家伦佑.皮阿诺和英国建筑家理查德.罗 杰斯1971-1977年期间设计的巴黎的“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高科技风格在设计上成为一种流派,与几位建筑师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1)理查德.罗杰斯 1968-1969年,他在英国的温布尔顿为自己设计了住宅,这个建筑采用了综合材料,整个 结构由钢管和钢条构件组成,已经具有明确的高科技风格特色。1971年,他与伦佑.皮阿诺 合作设计的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这个项目使罗杰斯在世界建筑界声名大振,同时也使 高科技风格得到国际的公认与好评,是后现代主义运动期间一个很特殊化的异化表现。他夸 张点的使用高科技特征,将不锈钢、铝和其他合金材料构件电梯、管道等全部暴露在建筑外 部并涂上艳丽色彩,整体效果像科幻建筑一样。 (2)诺尔曼.福斯特 1981年,他受委托设计了香港的汇银行总部大楼,整个建筑突出地使用了高科技风格 特征,整个建筑悬挂在钢铁的桁架上,前后三跨,建筑治高度分为5段每段由两层高的桁架 连接,成为楼层的悬挂支撑点,这种富高手变化的高度处理,使整个建筑具有生气和活力, 这个建筑是公认的20世纪下半叶,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高科技”风格作品之一。他20世纪 90年代的设计依然保特了“高科技”的特点,如1999年完成的日本东高B世经塔办公楼”1992 年完成的西班牙巴塞罗纳的长途电话通迅塔;以及1998年7月1日投入使用的香港新国际 机场。这些建筑都是他高科技风格的延续。 三、以书籍设计为例,谈高科技风格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随着设计审美和消费观念的迅速发展,高科技风格从建筑设计领域向众多的艺术设计细 分市场蔓延。书籍作为传播信息功能的客观载体,其装帧结构形态以及纸张材料、E印刷、装 订、特殊工艺等各环节的设计考量也经历着高科技设计风格的洗礼。 1、形态造型符号的借鉴 造型各异的时候科技产品的视觉形态成为高科技风格在书籍装帧设计创意中模拟的对 象。信息论美学的创始人莫尔斯首先提出,信息有两种类型:语义性信息和审美性信息。前 者以消息内容意义为主,后者则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信息。书籍设计书籍设计的造型任务主要 是负责书籍形态造型的审美信息传播,书籍设计师把对高科技概念的视觉印象转化为严谨、 冷酷、缺少亲和力的机械美学的象征性符号,呈现给目标读者们。Victionary出版社出版了 64位来自英国的著名创意设计师的系列作品合集64GB-64Eminent Creatives fron! Great Britain,整本书籍呈现给读者一本放大比例的SD记忆卡的视觉模拟。这本书籍的设计实际 上是应用了形态造型转换的原理,需指出的是,形态造型转换不是肤浅地模仿、借鉴客体的 外观造型,书籍设计中要参考书籍信息内容的内涵特征,经过设计师审慎而周到的甚酌, 最终产生书籍造型审美的外化。 2、结构模块元素的嵌入 中国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认为:书籍设计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 “建筑”,精致的建筑是设计师设定的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相互密切配合的结果,书籍设计也 Britain,整本书籍呈现给读者一本放大比例的SD记忆卡的视觉模拟。这本书籍的设计实际 昌应用了形态造型转换答原理需指出的是,形态造型转换不是肤浅地模、借鉴察体放 外观适型,书籍设计中要考力精信息内容的内涵特征,经过设计师审慎周到的斟酌, 最终产生书籍造型审美的外化。 2、结构模块元素的嵌入 中国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认为:书籍设计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 “建筑”,精致的建筑是设计师设定的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相互密切配合的结果,书籍设计也 是如此。由于书籍结构一般由封面、封底、书脊、书签带、扉页、勒口、环衬、护封、书耳、 书槽等多部分组成,以设计师设定的方式建构,那么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可将书籍结构解释为 构成书籍产品的各组件间组合连接的方式。高科技设计风格在书籍结构设计中嵌入有关工业 构造、机械。从书籍设计师的层面来说,应研究嵌入概念如何助力设计师的设计创意思维; 从读者的的层面来说,应感受嵌入概念如果影响阅读体验。 3、材料质感语义的设置 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在论及材料时认为:所有的材料不管是人工的还是 自然的,都有他本身的性格。我们在处理这些材料之前,必须知道其性格。(因此,包括书 籍设计在内的艺术设计的审美实践与设计对象具有的客观性材质、肌理和结构密切相关。) 书籍创意的细节设定通常在于材料。打动读者的不一定是发明创造某种材料,而常常在于对 生活中不起眼的材料的创意性再设计。高科技的书藉设计材料研究与视触觉理论相关。视触 觉指通过视觉来体验角触觉感知。镭射和铝箔介质等材料能替体现科技感的原因在于读者在 触觉体验基础上引发的情感体验和联想高科技设计风格的书籍利用高科技材料的物理特性, 如颜色、质地、形状等元素带给读者的心理感受,把体现科技美学的力量书籍装帧设计呈现 给目标读者。 4、情感化趋向 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人情感的关注,在高科技风格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主要有两种表现 2 趋势,一是书籍外观造型“技术怀旧”,另一种为书籍的技术互动。前者通过对被时代淘汰的 技术材料的再研究、再利用、再创造,缓解了人们以为科技极速变迁而缺乏安全感的不适应, 通过熟悉的介质,为大众提供心理安慰体验。后者是设计师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给读 者带着更好的互动体验(案例:“吕旻《盲人摸象》用热敏感应E印刷技术)增加读者阅读时的 互动川性与游戏感 四、总结 作为艺术设计领域的研究方向,高科技风格也为书籍装帧设计实践提供了新思想、新方 法、新路径。欲思其利,必虑其害,高科技风格丰富了读者的多元化阅读体验,但也往往被 诟病为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因此,书籍设计师在对高科技风格的具体设计实践中,应恰当的 利用视觉技术上的的怀旧与阅读过程的互动等,拜托了高科技风格表征的局限性,风度高科 技风格的审美纬度。另外,可以使高科技风格的书籍出版物,越来越多的进入读者的视野, 提供给读者在柔软物感设计之外的阅读选择,这对丰富中国现代书籍有积极意义。

Screenshot_2022-09-29-19-43-18-838_cn.wps.moffice_eng.jpg
Screenshot_2022-09-29-19-43-33-107_cn.wps.moffice_eng.jpg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