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汉代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符合并体现当时人文环境与社会生活中的审美观念。
2.产生背景:社会出现了美化器物的审美需求,由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沿袭的规律纹样与平面立体的动物纹饰到中期的浮雕动物纹,晚期向图案化的繁复工艺风格发展;同时,“独尊儒术”、“龙凤文化”、儒家和法家思想等影响着汉代纹样演变。
3.涉及领域:工艺品、漆器、玉器、铜器、建筑、雕塑、绘画、丝织物。
4.纹样类型及其象征:纹样类型很丰富,包括卷云纹(祥瑞美好)、鸟兽纹(自由)、草叶连弧纹(丰收、普天同庆)、变形四叶纹(天道天象)、八凤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流云纹(高升、如意)、飞禽走兽纹(平安、崇高、敬畏)、孔雀纹(吉祥如意、前程似锦)等,所反映的图案已不仅是满足各种自然物想的变形,而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突出龙凤的寓意。
5.特点:延续战国时期风格,图案上大气、明快、概括、夸张,色彩上对比强烈、强调明快、醒目、艳丽,此特点在现代服饰布料设计中有所体现,纹样与色彩相结合,体现汉代审美,丰富了纹饰的艺术表现力。
6.意义: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它包含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象的、抽象的图案赋予了其吉祥、幸福、如意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