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题:浅谈德国设计与日本设计的共性与区别(学员版) — 25-地大(武汉)-郑洋洋的回答

第一段简单概述德国和日本的区别和共性,德国注重理性和功能,日本注重自然和简约,共性是德国和日本设计都是经过学习借鉴发展起来的
第二段德国和日本的共性,举例
第三段德国和日本的区别,举例
第四段德日设计的背景影响,自己的看法
第五段总结

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一个在欧洲一个在亚洲但是在设计上还是有共同之处,都是经过了学习模仿之后进行分析后再设计与探索,他们的区别在于德国注重理性和功能,注重人机工学,日本注重本土的文化,双轨制的经济发展模式。(简短介绍共性和区别)

1.德国和日本的共性

德国和日本虽然地域上有这一定的距离,但是他们的设计也有很多共性,德国作为欧洲国家,在1850年代,法国,英国的工业革命都已经结束时,德国还处于农业国家,工业革命起步较晚,学习模仿便成为了德国设计发展的第一步,如穆特修斯去英国学习,将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介绍到德国,促进了早期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因为遣唐使的存在,中国的很多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被带到了日本,日本的弥生文化和大和文明等传统文化都深深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自公元六世纪佛教经过中国传入日本以后,便很快受到当时日本统治者的推崇和支持,十九世纪,美国和欧洲列强的侵略奠定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也为日本的现代设计奠定了基础,日本人民善于学习,先后赴全球各国考察学习,发动民艺运动等,都促进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

2.德国和日本的区别

德国长期以来强调设计中的功能主义原则,强调设计的民主特色,反复提倡德国设计理论先驱霍尔曼•穆特修斯提出的好的造型,使整整德国几代设计家对设计责任的高度重视,理性原则,人机工学原则,功能原则等均已深深植入了德国设计,成为德国设计无可变更的DNA。日本在二战战败,复兴阶段满是荒夷,经济等待复苏,日本在复兴阶段派出好几拨考察团造访欧洲,美国,去参考如何做设计,学习其他国家的方法,再结合自己的文化特色,发展出了一条双轨制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双轨制就是一方面在服装,手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的研究传统,一方面在高科技的设计领域按照现代的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以柳宗理为代表做出的产品都是具有日本风格,符合日本文化的。如德国菜刀和日本菜刀的设计,德国菜刀刀柄设计往往以流线为主,注重人机工学,而日本的菜刀,刀柄往往是天然材料,可能是竹制或木制,且刀柄和刀身并非一体,因为日本设计者希望刀柄可以随时更换,给使用者足够使用空间。
德国的现代主义设计起步于20世纪初年,1907年,德国工作同盟成立,更确立了功能主义在德国设计的主流地位,包豪斯的成立也是德国功能主义设计原则的强大推动力,1920年代末期,德国已经拥有了受人尊重的国际影响力,在随后设计的钢管家具,这种从德国功能主义原则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居住环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风格的先声。如果说德国是必然性的代表,反过来看日本,那么日本就是可能性的代表了,日本设计比如无印良品,风格清淡素雅,简约,无印良品的设计师深泽植人,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概括为无意识设计,代表作品:CD机,十分简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德国的设计注重产品的功能性,注重产品是否符合人体工学,而日本设计的产品只是做到一个量,剩下的量靠用户,使用者去填补,体现了日本设计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在学习借鉴之时,必须扎根于自己的灿烂文明中,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孕育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现代作品。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