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题:浅谈德国设计与日本设计的共性与区别(学员版) — 170-浙江工业大学-李翔的回答

德国和日本是处于天南海北的两个国家,德国的设计崇尚功能主义和自上而下的必然性设计,更看重人机工程学,以理性、明快、准确为特点,而日本设计则给予消费者更多的可能性和延展性,注重人性化设计,重结合本土传统文化,从而发展出居于特色的双轨制。但就是一个以“理性”为主一个以“情怀”为主的德国和日本的设计又具有意想不到的共通之处。
一、德国设计和日本设计的共性。
(一)德国和日本的设计深受其自然环境的影响。

德国是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除硬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而日本因相同的原因,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资源进口国,所以它们都依赖于高科技的出口来维持本国的经济,政府极力支持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赋予工业设计以重要的地位。而这贫乏的自然资源降低了德国和日本的试错成本,从而在思维上是谨慎、认真的,并且都崇尚理性主义,可以从德国设计的理性主义和日本设计的无名性设计中窥见端倪,强调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而不是追求个人风格,比如日本的索尼和德国的博朗公司。而正是因为对资源的珍惜,德国和日本设计的产品往往都是以质量好、精度高著称,给用户以信任感,从而不断扩大消费市场出口商品

(二)德国和日本都是通过对外学习结合名族文化来发展提高自身本土设计。

德国设计开端于19世纪下半叶如火如荼手工艺传统的发展,德国的著名的“青年”风格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奠定了功能主义设计风格的基础。而德国功能主义的奠基人可以追溯到穆特修斯,因当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设计领先,且穆特修斯深受威廉·莫里斯的影响,外交家穆特修斯远赴英国考察后写下著作《英国住宅》,他敏锐地洞察到英国设计运动的致命弱点在于否定工业化机械化,明确地提出机械和手工业的矛盾可以通过高艺术设计来解决,德国设计应发展一条标准化批量化秩序化的生产之路。
反观日本,日本是二战战败国家之一,在重建阶段经济下行满目疮痍,于是派出考察队前往英国、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考察学习,想要谋一条复兴的道路。当时各国都已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例如荷兰的风格派、俄国的构成主义,美国的商业性设计、以及以穆特修斯和彼得·贝伦斯为代表的一批功能主义推崇者和意大利的未来主义,都给日本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考,最终日本选择学习德国的理念模式个美国的市场模式,再结合日本的传统文化,走出一条双轨制经济的发展模式,将现代设计和传统设计结合,是民族的传统的,以柳宗理为代表的符合日本文化的设计针对国内市场;也是发展的国际的,以索尼和松下等公司为代表,为日本出口贸易服务。

二、德国设计和日本设计的区别
(一)二者设计发展的背景和侧重点不同

穆特修斯造访英国带来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在1907年建立的德意志制造同盟,旨在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公开追求商业的目的,奠定了德国产注重质量的传统,标志着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发端。穆特修斯和维尔德的科隆论战之后,批量化标准化变成了时代主流。再后来格罗皮乌斯接过发展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旗帜,创办的包豪斯影响意义深远,功能至上和理性至上成为德国设计的标准。欧洲第一栋的玻璃幕布墙建筑——法古斯鞋楦厂,提现着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建筑设计原则,提现了极大的设计和工艺的统一的特点。后包豪斯三迁校址,在希特勒的逼迫下被迫关闭,但包豪斯的脚步并未停止。二战后的马尔姆设计学习学院的建立是包豪斯的延续,也是德国理性主义的延续。
而反观日本,它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变通的国家,日本的遣唐使学习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引入了中国的道家思想,日本的“弥生文化”大和文化“和禅意设计都受到了其影响。从日本的传统设计来讲,它吸取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从现代前卫的设计上看,更多追随了美国和德国的设计。所有借鉴的设计文化内涵与日本的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发展,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设计——日本设计。日本第一代工业设计师,柳宗理先生将民间艺术的手作温暖融入到冰冷的工业设计中,在他设计的蝴蝶凳中可以看到美的源泉来自于民间艺术,从而真正反思现代化的真正意义。而无印良品是日本现代设计的典范,体现着原研哉先生设计概念,不强调所谓的流行,而是以平价还原了商品的真正意义,在无形中将产品设计提升到了文化层面。
总之德国和日本在设计中存在共通之处也存在必然差别,德国是必然性的代表,日本的设计则是可能的,延续的。我们学习不能只关注于外在形式,要注重内在理念并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将优秀文化贯彻始终,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