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老子有之以为用,无之以为利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 48-天工-zss的回答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将物品的外型分为“有”与“无”两级。有是存在,是物品存在及功能依附的根基;无是留白,是功能实现的空间。老子有与无的讨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开始探索器物形式与功能的直接表现,并对当今的设计还存在一定借鉴作用。
首先,明确了形式与功能的主从关系。老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设计表现为形式与功能的平衡关系。即物品的功能是承载于形式上的,物的形式在设计之初就应考虑为功能留下的空间。因此,设计应该不知局限于“有”的部分,而更加关注于“无”。例如建筑师设计的房子中,“有”是房子的墙壁,“无”是封闭在墙壁内的全部空间,即“无”的部分,才是设计所应用之处,是与人们生活联系更加密切之处,也是设计师更应该把握的功能实现之处。例如风格派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里特维尔德所设计的施罗德住宅就将室内空间进行自由划分,以适应不同的需求。所以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要注重以需求为核心驱动的设计,从满足人们需求的功能入手,以设计更合理的设计。
其次,确立了设计的适度原则。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直流传着诸如“中庸”、“过犹不及”等体现适度原则的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更是主张无为的特点,即对事物的发展不进行主动的干涉。因此过于追求“有”就必然导致“无”的缩减,即对于形式的过分追求会导致易用性的下降乃至消失。这一思想与后来无印良品所追求的“物的八分目”理念所相似,都是对于适度理念的高度推崇,以寻求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然而在设计史上存在许多没有把握好适度原则的风格探索。例如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产品,对于繁琐浮华装饰的高度推崇,其扭曲的腿、复杂的雕刻、繁琐的工艺既导致了高昂的价格脱离大众市场,又使产品实用性急剧下降,沦为权贵彰显个人实力的亵玩工具。而国际主义风格则是追求功能放弃形式的代表,为了追求设计的成本下降,以及简洁几何型的外观,国际主义将装饰压制到了最低限度。导致了丧失了各自的区域历史特色表现出千篇一律的风格,剥夺了消费者多样的选择权。因此,过于追求装饰或是功能都会将产品不可避免的拉向极端,设计师应该学习古代中国的哲学智慧,把握好设计的适度原则。
综上所述,老子的思想在当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毕竟处于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过往的思想必定存在一定局限,作为设计师的为们更应该在丰富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更多研究以指导设计。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