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姆学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工业设计经过一个短暂的恢复期,在20世纪60年代很快发展起来,主要的推动力量是包豪斯教学成果的余泽以及乌尔姆设计学院所进行的现代设计理论探索和实践。
1953年,原包豪斯毕业生,平面设计大师马克斯·比尔在德国小城乌尔姆建立了具有重要影响的乌尔姆设计学院,为战后的德国乃至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被称为“战后的包豪斯”的乌尔姆学院,其设计基础教育是建立在包豪斯的体系基础之上的,其更强调设计实践在设计基础训练中的作用。但马尔多纳多接任院长后,乌尔姆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转向培养科学型设计人才,主张设计是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乌尔姆设计学院逐渐成为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设计学院。
乌尔姆设计学院在艺术设计理论方面提出了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设计是指以高度秩序化的艺术设计改变混乱的环境,使其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这是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乌尔姆设计学院在包豪斯设计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功能主义美学思想,形成战后德国理性主义技术美学思想,建立了科学的系统艺术设计理论,培养了大批新一代的设计师。它形成的教育体系和设计观念,至今仍是德国设计理论和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最大的贡献在于完全把现代设计从以往的艺术、技术之间的摆动立场坚定地转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坚持从科学技术的方向来培养设计人员。这对于德国乃至世界设计的影响都是极大的。
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德国布劳恩公司的合作是设计直接服务于工业的典范。布劳恩公司设计生产了大量优秀的产品,并建立了公司产品设计的原则,即秩序的法则、和谐的法则、经济的法则。布劳恩的设计至今仍被看作是优良产品设计的代表和德国文化的成就之一。
如今的设计教育模式在秉承包豪斯精神的基础上,应提倡在教育过程中“用脑思考、用手实践、用心体验”, “用手实践”不难理解,有句德国谚语,“在干中学”,就是这个意思。即很多的学习是在操作中实现的,人类的很多宝贵的知识也是在实践中总结的。而另一观点“用心体验”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格外关注的,在“研究-教学-实验-实践”的过程中,思考产品同人的需要的关联,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不单一的依靠个人技巧,尽量避免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错误。只有用心的感受产品、设计同人的关系,才能最终规避设计、产品的同质化,使产品与设计具备“创新、创造、创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