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水晶宫 — Maus的回答

英国园艺师、设计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爵士(Sir Joseph Paxton,1803~1865)按照当时建造植物园温室和铁路站棚的方式,设计了一间建筑面积约有7.4万平方米、宽408英尺(约124.4米)、长1851英尺(约564米)的三层建筑,结构由铁柱和铁梁支撑,外墙和屋顶均采用玻璃幕墙。整栋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也有人说它像巨大的“温室”。“水晶宫”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代表,它本身就是件巨大的工业革命成果的展示品。比如,它的建造共耗费铁柱3300根、铁梁2300根和玻璃9.3万平方米,而钢铁及玻璃的大量生产和应用,无不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此外,“水晶宫”的总施工时间也很短,总共不到9个月(1850年8月至1851年5月),并且每个结构都能够拆卸并重新组装。它的外观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预示着设计向着简洁性和功能性领域的拓展。水晶宫对于世界工业设计史具有重大意义,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建造的先河,从多方面突破了以往的传统建筑观念:让机器成为风格的塑造者,表现工业生产的机器本性。水晶宫在建筑尺度和材料上的创新,也使传统美学法则失效,从而开辟了建筑形式上的新纪元。技术由此成为新建筑和新产品材料的直接源头,意味着非建筑师也可以成为建筑风格的缔造者。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