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标院校情况,自拟题目内容。 — 12-张启迪-浙江工业大学的回答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设计如何助力中国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请结合专业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在面临社会现存的粮食安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时,中国提出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在此之际,中国正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关键转型时期,而设计作为连接“人—自然—社会”的媒介,应以解决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问题为导向,以维护生态可持续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以构建美好幸福的和谐社会为目标,在“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方略指导下,助力中国实现由“制造”到“创造”的转型。
一、以需求为导向,做以人为本的设计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紧密相连,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一从人民出发的全球价值观与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把“人”作为一切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为设计"当前的个人"的设计,更是为"人类"的设计,是对人类长远利益的关照,体现出对全人类命运的责任感和具体关怀的人文精神。
纵观设计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具有价值的设计改革运动都是围绕人类的需求展开批评与研究。早在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就饱涵民本主义的色彩。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开始,设计开始真正为大众服务,从强调现代主义理性设计,富有民主主义色彩的包豪斯,到充满现代美学的斯堪的纳维亚有机现代主义风格,以人为本的设计内核扎根于工业设计领域。转眼至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设计提倡打破人类国家、性别、年龄等的类别界限,提升不同人群的生活幸福感。这就要求设计师应该站在用户立场上,创造为所有能力水平的人所使用的设计,坚持全设计的设计理念,追求最大包容性的设计,以年龄友好、性别友好、能力友好为原则,实现所有群体命运的协同发展。例如为视障群体设计的通过触摸感知衣服纽扣的颜色,纽扣的外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代表颜色,而纽扣表面的波浪纹路则代表着对应颜色的深浅。产品旨在通过形状的辨别帮助视障人士识别颜色,让他们能够自由穿搭以满足其精神的愉悦,可谓是践行公平性和包容性的最佳体现。设计所包涵的对第三世界人群的关怀,为“中国创造”转型提供有温度的人文价值面向,打造坚实的群众基础。
此外,在“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中,缩小城乡间的差距的问题也是关键一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包含各地区、各民族的人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当今城乡间发展尚且不平衡不充分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师应与政府、企业、民众相配合,以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设计手段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通过产品、服务、体验等相配合的宏观的系统化的设计,减小城镇与乡村人民生活幸福感的差距,推动各区域人民生活的共同进步。
二、以生态为依托,做可持续的关联性设计。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对于全球化生产消费的过度依赖,无疑对社会生态学方面是一场严重的灾难,而且无法以当前或下一代技术革命加以修复。人类所生存的地球环境,已经脆弱不堪且不具有复原能力。面对日益凸显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等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不应该守着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而缺乏以生物为中心的同理心。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工业国家还陶醉于战后经济快速增长和高消费的黄金时代时,罗马俱乐部里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们就率先发出生态危机的警告,在《增长的极限》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人类社会将在21世纪出现崩溃,或逐渐接近地球承载极限的危险。此报告也给人类敲响警钟,要正确的审视当前危机形式,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就是要树立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绿色设计观,通过关联性的设计实践,将人类及非人类行动者、行为体以及他们被社会认知与理解的物质集合体,视为统一的生存实体,寻找可持续的设计价值。
当下设计师的职责应从以用户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人和生物体为中心的设计范式,设计师应从可持续设计和循环设计的角度,维系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的持续性发展,这是实现全人类美好生活的前提。与此同时,设计师也应注意设计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平衡,掌握适度原则,避免重蹈“美国商业性设计”用毕即弃的消费主义浪潮的覆辙。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中要注重设计内在文化价值的体现,以功能性与情感化结合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同时让产品能够长期保留和使用。因此,在进行可持续绿色设计的基础上,保持设计商业性的同时兼顾公益性,维系二者平衡,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内涵和途径,也为社会转型提供物质和生存基础。
三、为美好生活为宗旨,做引领未来的服务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向“中国创造”转型过程中,面对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交通、饮食、老龄化等问题,服务设计为应对上述社会现象,聚焦了设计的根本目的,即不是为了满足人类占有物质、资源的欲望,而是服务于人类使用、解决生存、发展潜在的需求,也就是实现设计从“物”到“非物”的转化,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创建更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在设计理念上,服务设计极大体现了中式意蕴。中国将设计一词定义为“谋事、计谋”,很早把设计作为实现目标的计划手段,强调设计是为人生活需求的工具。中国传统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设计,通过时代、环境、语境等外因限制,告诫设计师“审时度势”以实现设计创新。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则体现人类追求和谐美好生活的智慧,是“中国设计”的高度表达。

综上所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当今设计应协调“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以此助力中国实现“中国创造”的伟大跨越。为应对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需要,当下中国的设计应涉及多领域的学科知识,不断突破设计的范畴和边界,从物质到非物质,从实体到虚拟,从设备到内容再到平台;设计师应从只关注功能的单一维度,扩展到基于用户体验和可持续的多元维度;更好的促进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商业机会,为社会、文化、环境及伦理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生活世界。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