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标院校情况,自拟题目内容。 — 091_浙工大_雷欣的回答

根据我国“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合作美赢的宏伟蓝阁,谈谈现代设计和现代价值,用三个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以人为本突破物质的局限——关联设计(设计行为)
(二)、现代设计创新使文化超出国界——(设计内在文化属性)
(三)、现代可持续理念去未来化——关联设计(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带一路”语境中体现的现代设计价值

“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为全人类谋幸福,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开拓惠及世界的“幸福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演进,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世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走向多元化的契机。设计作为链接“人-物-环境”的一个媒介,在构建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资源可持续化的“幸福之路上”当代设计师需要拥有特定的创造性思维、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更加平等、兼容并蓄的设计理念去包容世间存在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进而更好的助力“一带一路”的现实发展。

(一)、以人为本突破物质的局限——(设计行为)

 设计从根源上说是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继承了约翰拉丝金“设计为大众”的口号,认为设计是“为人民所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为大众生活而设计”经过包豪斯的高声呼吁,设计服务于大众这个理念得到了充分的推广与落实。美国IDEO设计事务所在为美国最大医疗管理公司扩建规划时,要求医院必须将“同理性”引入更新过程中,即:心位交换,将心比心,从病人的情绪与情感的认知把握与理解,通过技术手段与设计原型制作对病人就诊流程准确分析,进而改善其就诊体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革命,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也逐步从单体产品体验转移到用户整体生活方式上,思考不同产品在用户整体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这不再是单一设备的时代了,更是多设备的时代,进而跟要以人为基本出发点,利用数字网络建立起连续体验价值。例如华为机车与手机生态互联,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的生态对机车生态进行补全,通过应用适配的方式,在机车当中使用手机的应用,实现多设备互联互通,对于设计师而言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去捕捉用户感受,突破物理世界媒介的限制,提高受众的体验感,成为主要探索方向。

(二)、现代设计创新使文化超出国界——(设计内在文化属性)

 文化属性是设计的一个重要属性,设计的开展是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的,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下的社会主体,其审美价值、文化因素不同设计的产品也有所区别,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同时也为各种文明争奇斗艳奠定了基础。德国“理性主义和对于原则的笃定”的文化,自克隆论战以穆特修斯就工业设计因进行“标准化”发展告终后,成为德国设计的内在特质,如迪特拉姆斯设计的sk4收音留声机;斯堪的纳维亚则因其地处严寒,设计师们合理运用自然使设计带有温度的家具,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成为“一支独秀”。
可见各国都有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并以产品为媒介彰显自身文化软实力,在科学技术高速运转的工业革命4.0时代,数字化成为艺术设计彰显民族特色的有力手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以物为载体的呈现方式,现代设计则是利用信息为媒介拉近文化互联互通走向全球化发展。中国杭州亚运会中的数字火炬手,结合了文化、科技的数字人,从钱塘江踏着朵朵浪花来到“大连花”上空,与现场火炬手同时点燃主火炬。数字火炬手的设计是由全球网民在“亚运一站通”小程序中,点击线上火炬传递而形成的。以技术方式将全民参与亚运,同时进一步实现技术与艺术设计的高度融合,赋予设计主体以新的生命力。设计创新成为地域传统、文化习俗彰显和承载的物质基础,使文化超出国界。

(三)、现代可持续理念去未来化——关联设计(可持续发展观念)

正是因为人类利用设计改造自然,也就注定了生态观念是设计过程要考虑的永恒话题。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特别是设计的过度商业化发展,使设计成为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重要介质,“有计划废止制”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绿色设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利用3R原则进行设计创新,其有效的延长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但对于当今在全球经济背景下,每天的需求量与生产量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带来的将是更加严峻的生态新系统再生与未来持续发展的能力。罗马俱乐部利用数字建模的方式,对资源、人口、环境进行未来预测的分析,展示了人类社会运动与未来发展前景,指出地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如果持续处在生态超载状态,地球将超出取自净能力,必定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自身。
这就表明仅依靠对单一产品进行改造和限制以无法有效减轻对地球带来的负担。新能源行业下的蔚来汽车自动换电系统结合线上APP预约查看电池存量和线下站点不能自检服务,使得模块化的大容量电池仓库和线下储存可坚固每人平均三百多次的换电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自然资源,实现生产资源和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充分调动生产和技术优势,以设计为手段,以网络为媒介,创造互联互通、万物互联的可持续生态局面。

(四)、总结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设计中的人文价值与文化属性、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而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设计与技术的融合也必定要以“人-物-环境”为基本原则,重视人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效益,为全球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美好体验。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