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近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对城市中的老旧社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适老化”设计成为其中重要的内容。请结合案例,从自身专业出发,谈一下老旧社区更新改造中适老化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 148-江大-满月的回答

总:当下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社区改造中应关注适老化设计,赋能系统
分:以情感性设计设计提升老人生活幸福感
分:以社会创新设计助力适老化社区改造
分:以设计的适老性贴合老年人认知系统
总:适老化设计问题,当下有待解决的问题,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随着人口老龄化、失能化和家庭空巢化、小型化,传统的社区养老模式因其基础设施不完善、养老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已难以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改善民生、社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长期难以平衡。对老旧社区的改造是当前推动城市建设存量提升和惠民宜居的关键政策手段之一。由于设计学科先天的交叉性和开放性,使得老旧社区改造的适老化设计问题也应立足于跨专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来产生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新的研究课题。以下我将从自身专业出发,阐述在老旧社区更新改造中适老化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1)注重以情感性设计设计提升老人生活幸福感
根据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所提出的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的视角来看老旧社区的改造,本能层次在老旧社区的改造中,关注改造工程的外观及安全属性,对老年群体的生理特征具有直接作用,也会间接的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在行为层次的关注点在于对老旧社区改造后的功能和感知属性,t主要涵盖操作方式、功能定义、交互逻辑的设计要素,对老年人的实际使用感受具有直接作用;反思层次的设计核心,表现在老年群体对老旧社区改造后的使用感受,对整体性、实用性、意义性产生情感共鸣,其中情感的产生包含老年人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从而使老旧社区的改造与老年群体之间建立情感的纽带。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马斯洛需求理论层次相似,也存在着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从生理到情感,从精神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递进式特征。老年人退休后仍然对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有极大的需求,需要通过在社区中的活动展示自我,实现价值。老年人也具有同其他年龄段的人一样的精神需求,他们不愿脱离社会,希望继续实现价值,希望通过更多的展示机会来得到主流社会接纳和肯定。老人进入退休阶段后,生活重心由工作转向家庭,生活状态相对封闭,生活场景主要集中在家庭、社区等固定场所,在针对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上,要解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构建社区交流空间的场所,增加可以互动的功能设施,以帮助老年人摆脱消极情绪,例如在社区内部划定足够的健身场地并安装健身设施供老年人来使用,在活动区域提供休息场所,增添座椅、茶几等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场所。老旧社区的适老化设计,应以促成积极老年化为目标,通过不断减少人们在老龄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城市中的物质与非物质障碍,强化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参与度,提升生活质量,以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在老旧社区的适老化设计中引入情感化设计理论,可以更好地激发和引导老年人的正面情绪,消除他们的社会边缘感。
(2)以社会创新设计助力适老化社区改造
在老旧社区的改造中,要在已有资源的条件下,转换自身角色为富含同理心的设计,把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出新的功能和意义。在老旧社区改造的布局中应根据社区及周围养老资源现状以及老年人的切实需求,进行适度的功能复合、体块增补,与基本型适老化设施的功能配置进行融合,以实现资源利用和服务效率的最大化。应为老年人独立自主的生活,搭建创造性的步行条件、能动性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健康美满的生活提供良好医疗服务的保证和锻炼场所,加强老年人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公民参与创造待机空间和良好的社区条件,准备好应对极端恶劣的气候设计,盲道和公共安全。社区作为一个居民的共同体,更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集群,如何在现代的社区趋于疏离的邻里关系中找到一个可以让传统老弄堂中现代居民重新凝聚起来的方式,是在适老化社区改造中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上海四平空间可持续社区项目中,通过联系同济大学与上海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社区,重视本地居民及社会资源参与地区共建,和居民一起改造了十余个楼道公共空间;结合公共艺术和大众参与,在继续提升社区公共环境艺术性的同时,思考“共创四平”的可能性,通过多方参与协力打造宜居活力有温度的四平社区。四平社区的重建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大学和社区创新力碰撞、交融、协同共创,自下而上的激发城市社区创新潜力的全新范式。通过产品、服务、交互、环境的设计,激活社会关系和人们参与社区营造的创造力。院校的课程推动了年轻人进入社区,让社区有了活力,但需要进一步创造更为持久的动力,让青年人回到社区,推进社区的改变和意义的创造,推进老旧社区改造的可持续持续发展。
(3)以设计的适老性贴合老年人认知系统

针对老旧社区适老化设计,要坚持“以老年人为本”,设计要符合老年人认知习惯与人体尺寸。其中的有关安全需求的改造,除了要保障居住空间和活动设施的安全之外,还应为老人营造出精神上的安全感。例如在道路修建方面,保证路面平滑和防滑,在陡坡和高差较大的地形铺设缓坡或设置扶手等。在设计中,应该贯彻符合老年人的认知系统的无障碍设计的原则,比如泰国的幸福小镇项目,其小镇的所有设施都与坡道相连并且设有无障碍通道的出入口,坡道与通道上设有扶手,上下坡平缓无额外台阶。无障碍通道的设计为老年人与残障人士提供了便利,同时使急救车能够顺利通行。沿着小路,每隔30-50米设有一个座位,让老人能够随时找到休息的地方。地面采用粗糙的铺地材料,以减少老人滑倒的风险,路边设置了充足的照明,保证了夜间出行的安全。在设计中贯彻落实无意识设计比如长沙的广厦新苑A区改造,在功能分区的丰富设计中增加了适老化暖心细节,人性化扶手、无障碍坡道、保证了老人可以轻易到达场地,并且更有安全性;场地砾石精心固定,增加安全性并便于后期维护。在老旧社区的适老化设计中,应该遵循人机设计,优化储物空间,科学兼顾照明,助行助起来,圆边圆角处理,同时,应用通用设计思想进行设计的完善。老年人作为老旧社区的主体,对老旧社区的改造应符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人体尺寸,减少其面对新事物的不安心理,顺应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部分,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工程。通过对老旧街区的改造,使设计能够更多地站在老龄居民的角度,从老人的需求出发,提出更好的更新策略,立足于适老化设计原则,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是我们设计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真正满足老年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需求,构建系统性、可持续、全要素的适老化社区支持体系,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老旧社区更新中建筑老化、养老困难、服务缺失,供需错位、治理失效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