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近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对城市中的老旧社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适老化”设计成为其中重要的内容。请结合案例,从自身专业出发,谈一下老旧社区更新改造中适老化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 125-江南大学-大魏的回答

        中共中央在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指出,着重加强老旧社区的改造和建设,将有序的推进老旧社区改造工作,提升老旧社区居住品质,有效推进城市社区更新。再政策推动下,社区养老设施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城市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解决策略之一。人人皆会老,对于适老性设计而言,最重要的是适应当今社会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在设计过程中应切实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特征、习惯、偏好等,使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一)关注老年群体的内在需求

        老旧社区的适老化设计,不仅是简单的物理空间设施设计营造,更承担着社区邻里关系建立的纽带,是承载社区中老年群体情感可持续性的延续。当前城市老旧社区人居环境改造,多数停留在改善物理环境、考虑基本安全的层面,较少对老年人身心状况以及生活习惯的维持等进行综合考虑。在老旧社区适老化的设计改造中,人性化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道路修建方面,保证路面平整和防滑,在陡坡和高差较大的地形铺设缓坡或设置扶手;在配套设施方面,在社区内部做好灯光照明和标识引导,以增强老年人夜间出行的安全性,在危险区做好标识和监控。除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之外,也应创造满足人际交流的活动场所,增强对老年人的邻里精神关怀,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愿。人性化设计致力于消除用户的使用障碍,使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验,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为老年群体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

(二)关注老旧社区的文化传承

        以往的老旧社区改造往往是在“拆除——重建”的模式中往复进行,这种模式尽管可以实现“破而后立”的效果,使得老旧社区的人居环境得到迅速改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是老旧社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却被破坏,逐渐失去了其独有的特色文化。我们能看到多久的历史,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只有钢筋水泥的城市是没有温度的,产生不了归属感,只会使城市空间变得单调乏味,风貌平庸,形成“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目前,老旧社区适老化设计改造本身就带有社区内居民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各阶段留存下来的空间印象,作为承载社区人们日常所需的服务性设施,必须基于场地历史文脉,加强老旧社区中基础设施、特色景观构筑物等硬件设施,体现出特定地区的文化底蕴。在保持老旧社区原有价值的前提下,通过更新改造可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将文化和环境结合起来,使之与公共设施,生活环境要素进行整合。例如,在对一栋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红砖废旧仓库进行改造时,保留了建筑主体材料和形式,着力打造内部空间,在建筑西侧使用彩漆玻璃,结合艺术楼梯,营造朦胧的交通空间,即用现代材料与红砖形成时空上的对话,让老年人在保留历史记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区持续的活力。

(三)关注老年群体与社区的链接

        与其他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一样,老年人同样也具有强烈的精神需求,他们不愿意脱离社会,希望继续实现自我价值。在老旧社区改造设计中,转化用户身份,使老年人参与其中,帮助老年人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愉悦。上世纪后半叶掀起了设计伦理大讨论的浪潮,帕帕纳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关注环境、底层民众、弱势群体,逐渐成为设计界的共识之一,社会设计就在这个背景下产生,设计师通过专业设计介入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化解或缓解棘手的社会问题,老年人、残疾人他们的利益被考虑。“活力里约”是巴⻄里约热内卢的一项城市建设项目,该项目整合了城市内的老年人与旅游资源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经济来源,利用老年人 多年的阅历转化为向导身份,通过平台来链接来里约热内卢旅游的游客,做到对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关注,提升了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又完成了城市的宣传工作。项目形成了一套新的人物 架构系统,将老年人从社会的“消极”面转化为“积极”面重新塑造了老年人与游客的关系,又促进了城市文化的传播,形成了“老年人—游客—城市”正循环关系链。

        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部分,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工程,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开发的背景下,以往仅靠物质空间更新的老旧社区改造,难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动态、复杂、高难度治理需求,只有真正满足老年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需求,构建系统性,可持续,全要素的适老化社区知识体系,才能有效解决中国老旧社区更新中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