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请结合所学专业方向,如何理解古代中国的造物和经营以及西方设计的概念,对当代设计有何启示。要求观点突出,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文笔流畅,字数不少于800字。 — 许诺诺北理视传的回答

论述题:结合视觉传达,如何理解古代中国造物和经营思想以及西方设计的概念,对当代有何启示?

许诺诺 北京理工视传

中国古代造物经营思想,是能工巧匠根植于实用主义,在功能与审美间寻求平衡的凝练,是基于对社会民风民俗的经验与总结和时代风貌的概括。西方设计思潮源于技术革命时期,设计师针对当时生产弊端与时代新特点新要求,提出的为大众而设计等创新性理念,其饱含对于时代特征的敏锐察觉,力求探索一条稳定而标准的设计之路。二者所处时代不同,但都能从中窥见,其深刻的民本思想。双方从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做符合大众的情感化设计表达。强调审美与功能相统一。当代设计应从二者的思潮中汲取营养,以继承滋养现代设计。

一、深耕人本观念,为未来与社会设计

在我国设计理论著作《考工记》中,所描述的车架、酒器、兵刃,种种造物皆是满足设计筹谋的产物。这些造物以人的行为习惯和自身需求出发,有着“人为尺度,物以适人”的质朴深刻的人本思想。无独有偶,约翰拉斯金的设计观念也饱含对以人为本的强调,他认为:设计应该在情感上给受众带以美的感受,好的设计应具备审美性,而不仅满足于功能。对设计审审美的重视,即是重视作为受众“人”的个人感受。

提升普罗大众的生活水准和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艺术与设计的应用应深耕人本设计理念,强调计以为民,思在当下,行远千秋,现代设计师需要做符合未来语境、未来环境、未来科技与发展的设计,并用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设计思维看待社会问题和未来设计的趋势,同设计作品进行有机结合。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

在科技革命浪潮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数智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数字化作品的呈现方式往往依托于屏幕或灯光。在城市中,不良设计带来的光电污染问题频发,搅扰周围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全天无休的大屏幕滚动播放也造成了资源浪费。设计师有责任在材料和作品表现方式,设计生命周期上进行抉择。运用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为未来的环境与发展设计做绿色可持续化、符合当代环保理念以及国策要求的设计。

从人本设计的情感角度来说,视觉传达作为基于人体五感的信息传达类学科,图像、文字、色彩、信息传达的准确度和可识别性尤为重要。设计时,应考虑人体结构和视听舒适度。项目落地时,应考虑到设计制品是否处于受众的人眼的舒适位置,以及户外自然光下经虹膜反射后的色彩是否有明显变化,制品反光是否会造成阅读障碍等问题。

从人本思想的普遍适用化讲,无障碍设计正成为设计师对社会责任以及社会问题关注度的一种思潮。无障碍设计是以人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应用于不同障碍群体的设计表达。当代设计师越发注重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传统游戏领域,视觉表现作为游戏的突出性表达方式被受追捧。而3D游戏《最后的生还者2》中,其制作组获得了TGA最佳无障碍奖项。团队在为普罗大众的模式外特意为视障群体开发出了针对全盲,半盲,色弱等无障碍游戏模式,以调动人的通感为设计锚点,让打击感和手柄震动等的反馈机制让视障人士也可以享受此款游戏的魅力。无障碍设计作为人本思想中的重要分支,使得少数人的需求也可以被看见,体现了设计的人文关怀。

二、文质兼备,做功能与审美相统一的设计

王祯在《农器图谱》中提出,“以人为本,物因人用”的概念。古代造物未能产生“设计”一词,是因为先于设计已经产生了“构建”、“计划”等词汇。而构建、计划的自然是造物。造物的产生之初就根植于中国古代以实用思想为代表的农本文化,农耕时代强调高效率,强功能性。自上古时期的陶器艺术,中国传统造物就在功能的基础上兼具优良审美。这也是孔子所强调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文质兼备思想。

功能与审美相统一是检测现代设计优良的标尺,文与质缺一不可,质是文的物质载体,文为质的外化表现,在古代中国的设计哲学中,“文”与“质”的和谐统一是对设计美学的深刻诠释。“文”代表着外在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表现,而“质”则是内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应该做符合“文质兼备”理念的设计。在UI设计中,操作布局的美观性与计算机学息息相关,好的程序以实现好的功能,给用户操作动线舒适,符合交互逻辑之感,设计师需要兼顾优良交互体验和页面版式布局,动态效果和色彩设计,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获得愉悦的体验和高效的功能实现。

现代设计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交互设计和动态元素。这要求设计师在保持设计的审美特质的同时,也要确保设计交互合理和动态表现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通过技术的巧妙应用,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强动态的网页设计、强调交互式体验的作品等,这些都是古代“文质兼备”理念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理念延伸和具体应用。

三、标准化中寻求个性化表达,为视觉传达发展赋能

在西方设计中,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审美与机械生产形成一种平衡,其可以稳定产出符合恒定审美范式的标准化制品。在西方设计教育的探索中,爵士开始探索如何将设计的标准化应用于设计教育标准化之中,1837年其构筑了一套标准化的教学体系,而设计教育的标准化现在也应用于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但伴随时代发展和时代要求。这种体系也显现出一些缺陷:标准化艺术教育体系的培养下,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不足,一部分标准化体系无法支撑学生的个性化与情感表达。另一部分忽视实用艺术,而转向为审美而设计的另一种极端。

在现今各大视传类比赛中。常见浮于表面,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其大多高举着传统文化符号的大旗。实则是徒有其表,粉饰设计者精神层面思考不足。其对作品的民族符号表达浅薄,文化内涵发掘不深刻,只注重色彩和简单的图形创作,忽视设计概念与设计精神。可能在标准化评价体系中或许仍可称其优秀。但大多丧失了个性化表达,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未能突出设计记忆点,闪光点和设计巧思。

例如2024春晚吉祥物龙辰辰,就是标准化教育体系下的无个性化表达产物。他的设计表达肤浅而累赘,仅表面采用中华鼎器纹样复制粘贴其上,丢失了中华精神的传达和图像的凝练。相较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贝贝、晶晶、欢欢、莹莹、妮妮来说其中式价值观的体现淋漓尽致:水墨画与传统纹饰结合,人文特点与中国特色动物结合,地理环境与造物思想融合。作品色彩明艳,憨态可掬多层次、多维度的凸显了中式价值观和中式审美内核。

经典案例珠玉在前,呼吁现代设计师不再浮躁的社会节奏中同此沉浮应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追寻个性化表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为视觉传达注入新鲜血液。表达个性才是数智时代受AI内容产出冲击下的不二法门。

通过对古代中国造物和经营思想以及西方设计概念的深挖和探索,由此观出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优秀的设计都强调了人本思想,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和优秀精湛的设计表达。在当代设计实践中,设计师应继续秉承这一理念,锐意进取,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这不仅是对古代设计哲学的传承,也是对现代设计发展的有力赋能。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