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物品交换产生以来,形式与功能就是构成一个商业产品必不可少的两大基本属性。材料中的“实用性”,也就是功能性,着眼于产品对人的使用效用,围绕使用价值而存在。与之相对的“重要性”,则指代的是物品的表面结构形式,以及外观式样。纵观古往今来的设计运动的核心思想与理念交替,均是围绕设计产品形式与功能孰轻孰重来展开。其中,作为承载意义的传达,思想的承载,形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社会文化背景则是影响产品形式最重要的因素。
社会文化背景对各地区设计师的设计观念,对设计产品功能与形式占比,产生了基础性的构建。同样是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功能主义思想,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因低成本改善民生的急切需求,以否定装饰的方式表达对工业化特征的肯定,摒弃了一切装饰因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欧功能主义则是受功能主义和本土反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在传统文化中坚定寻找与功能主义相契合的地方。21世纪初的日本因其雄厚的东方文化底蕴与禅宗思想,融入了浓烈的本土风格,在设计上更加注重人的感官体验,在日本的现代设计中开始强调色彩和外观上的趣味性,以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以上各类风格都是不同时间阶段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选择,总而观之,一个有用的设计产品要么能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要么则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无一例外,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的要求也在不断得到强调,更加看中产品功能与形式的融合。
故此可见,关于形式与功能,各时期阶段设计师所更加强调的部分,都与该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产品的诉求等各方面因素密不可分。不是由设计师的主观喜好追求决定。无论是新艺术运动时期追求的无以复加的繁复装饰外观,亦或上世纪中叶功能至上的极端国际主义风貌,都是对过度装饰或功能至上发展到极致的一种反扑,均未达到一种调和有序的状态。我们不能够说密斯抛弃装饰的六面体建筑不是好作品,因为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对于传统建筑装饰的抛弃,实质上包含了对建筑新功能的认知,推动了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也不能说孟菲斯滑稽怪诞缺乏实用性的家具不是好作品,因为它树立了产品语义的新内涵,鼓励设计师追求创意。均具有其独到的时代意义。
然而纵观设计发展的历史,大量的设计产品因其形式与功能性的过分失衡而失去其价值。究其根本,是设计师没能站在使用者的视角出发,以消费者的身份去体察设计,导致设计与其受众始终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疏离的关系中。或是没能真切洞察当代社会文化的需要,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由此生产制造出许多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的产品或建筑。因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今社会,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同时,设计师们因着眼于当下的社会环境,洞悉社会问题,以使命感与责任心去主动思考探究形式与功能的关系问题。在形式功能的探索上,应立足信息社会与非物质设计的当下与未来背景,不应只限于考虑开发多种多样的使用功能,而更应思考如何让消费者更简单地理解,方便地使用商品。对于装饰,不再是凭借主观意愿肆意添加,试图以产品耀眼的外观来吸引消费者注意,而是不断加深自己对装饰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认知,使得设计上装饰更有理由据,使之承载其应有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