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起
1、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2、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
3、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
总结
生活世界是由人、社会、自然共同组成的,以人(Man)一自然(Nature)一社会(Society)构成的生活世界三要素为对象,可将设计分成三个领域,即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
1、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传播(海报、广告到互联网信息)的信号(Sign)、符号(Symbol)的设计,即将“听得到的传达”转变为“看得见的传达”,是一种以平面为主的造型活动,是人与所属社会间的精神媒介。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是通过使用印刷术,摄影术,图示法和插图进行视觉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师创建并组合符号,图像和文本,以形成思想和消息的可视化表示。例如奥运会的五环设计,五环代表着五大洲,五种不同颜色的圆环来凝结在一起香则很难规则和五大洲的团结互助、相亲相爱,象征世界五大洲不同肤色的人民能够友好相处,充分体现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此设计一直延续至今,此标志在全世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设计的进步提高设计的艺术价值与表现力,某设计团队利用数字技术创作了一幅长128米、高6.5米的动态巨幕投影图,通过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让描绘繁华市井生活的传世名作中的人物“活”了起来。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和沉浸感,还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置身于视觉设计所营造出的真实场景中。
2、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Produet Design)是人为了生存发展而对以立体工业品为主要对象的造型活动,是追求功能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领域,是人与自然的媒介。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是指通过批量生产技术制造的产品的设计过程。它的主要特征是设计与制造是分开的(工业革命之后):确定和定义产品的形式和特征的创造性行为是在制造产品的物理行为之前进行的,而这种行为纯粹是由重复的,通常是自动化的复制构成的。以往一手工艺设计为主,生产陶器、瓷器、纺织品、木工制品等。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工业4.0之后,数字设计的产生和参数化设计发展,工业设计逐渐有了新的含义。以智能手机为代表,触摸屏、手势识别和语音助手等技术的巧妙融合,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完成各种操作,从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捷性。手势识别技术使得用户通过简单的手势即可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与自然性。人机交互系统直接影响产品的易用性与用户体验,从而推动了产品设计的创新。
3、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Environment Design)是以整个社会和人类为基础的、以大自然空间为中心的设计,也称空间设计,是自然与社会的物质媒介。由于空间设计的“空间”范围太大,应该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人类能够生存和生活的场所。这个场所必须具备人类存活的必要条件,以及充分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
Architecture
建筑既是规划,设计和建造建筑物的过程,也是规划任何其他结构的过程和产品。从远古时期人们为了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于是群居栖息在山洞等所形成的自然空间中,躲避野兽和自然灾害,后逐渐开始建造以夯土墙和木构架的主体建筑,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场空间逐渐拓展,开始对空间的设计开始有了新要求,逐渐从单一建筑转变为建筑与环境空间,正如中国园林设计,虽然都是人工造成,但是却提出了“虽为人作,宛如天开”的境界,以及《考工记》中所提的都城设计“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表明着,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生活空间在不断丰富、扩大。
发展至今,5G的发展,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涌现,无一不展现出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环境也从人们基础物质生活的容器,转化成为人们高阶精神生活的载体,人们希望在同一个环境里能够得到多层次,各类型需求的满足,原有人居环境的功能呈现出复合超级化的特征。信息时代的环境越来越像一个围绕“人”为中心而建构的多功能信息数据平台,成为承担生活、办公、教育、娱乐、休闲等多功能复合场所。
而虚拟化环境设计成为满足人居环境艺术与精神性需求的新途径。例如日本设计团队Teamlab在现实极为普通的封闭环境内,通过影像多媒体等数字化虚拟手段打造的沉浸式环境空间,就是混合现实环境的虚拟化设计,以及虚拟化环境设计的现实化营造,比如以著名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为原型,在美国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内建造的阿凡达主题乐园。
如今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设计不再是以前传统意义上改变产品外形,单一的解决问题。随着技术发展带来的全新优势,设计从解决物质表层到了解决非物质,从单一线程解决系统性的问题,从点到了多维角度、空间的设计,从传统的工业平面设计转变为交互、服务设计的范畴。
身为设计师的我们,回溯历史来看待当下的设计趋势,更应该从当下以及未来的需求出发,去思考如何将生活世界中的三个要素通过不同的设计类型,遵循着设计发展的共同规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来保持人、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