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质生产力的定义
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的座谈会中首次提到了新智生产力这一概念。从宏观角度讲,新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动能和新产业及其融合发展,其关键在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在设计视域下,设计创新与科技创新一样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二者共同塑造突破性创新。在此视域下表现出一种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的设计趋势。新质生产力:新之方法、思想技术。质之高质量、可持续、高效率。
设计学科在此崭新的生产体系中,既需要在设计构思中融入最新的科技成果,也应结合中国文化、语境、语义与新时代创新性的需求,以跨学科绿色设计为载体,实现设计的全领域更新与变革。
2新质生产力产生的背景
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能源作为人类文明高速发展扩张的重要依托,已在现代社会中渐持疲态,资源能耗导致其产生速度远低于人类攫取速度。或将在未来限制人类固有的生存与发展。
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以科学建模的方式预言了由于地球的环境容量,将不能够适应污染和过度开采,或在21世纪出现接近地球承载极限的风险,在此严峻的环境下,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运用科技创新,预见性的设计规划与思路,进而产生突破性思路,把前沿新技术运用于环境修复,再依托于环境的持续自净与供给,继续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3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拥抱智能化,倡导绿色化、构建自动化。且基于数字时代下的生产新要求,从设计角度上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逐渐演变为“以人为中心”、“以生物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其不是一味强调生产效率的产物,而是创新设计加技术创新的全新方法,是面向未来的突破式创新的设计范式要求。
新质生产力的推广,离不开设计师的推波助澜。在当下,设计师应从传统创意的践行者、执行者转换角色与身份认知,怀揣全新的设计理念。参与多领域行业的牵引者、跨界融合的实践者、生态物质文明的保护者角色中来,以更好实现自我革新,不断探索科技与艺术的交融边界。
一、新质重构,艺科融合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若想充分发挥艺科融合的最大值,设计师应充分认识到设计与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必然之径。因此,新质设计师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掌握数字化为驱动的设计流程,并以设计创新加技术创新实现突破式创新,为复杂的社会系统构建全新的方法论。
现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智生产力已广泛应用于设计的各流程之中,为设计师降本增效。在调研环节,AI技术依托数据库与设计对象的调研样本,构建出需求模型,精准命中设计痛点,为设计师节约了大量的分析并整合数据的时间,让其将目光转向投入更多创意性与实用性设计领域。
在拥有新智生产力和新智设计意识的当下。我们应意识到,尽管科学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有根本分野,但二者在生产进步的基础上别无二致——即在人类社会中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基于这一点内容,更好满足当代绿色、跨学科等设计的具体要求,解决现代新兴问题。
二、融贯共进:从单一领域向跨学科设计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推动下,设计学科的跨学科趋势愈发明显,传统设计正逐步突破学科边界,朝着艺术与科学的融会贯通方向推进。在视觉传达和文化遗产创新设计中,设计领域的数字化特征和数字融合逐渐凸显其地位,譬如数据可视化、online古文物、无物质化设计的发展成为新的设计数字文化形态。
设计具有跨学科的创作过程,是各领域专业知识融合的产物,设计师应协调不同学科的资源和力量。并通过整合市场工程、用户体验、人机交互等领域知识,综合多维度的进行设计创作、设计创新和设计实验,广泛吸收各学科所长,融会贯通,共发展、共进步。
新时代、新标准、新要求下,设计不再是追求单一装饰性或审美性的产物,而是合艺术性与功能性、科技性与现代化的统一。跨学科要求下的设计,以多维多元的设计优势为新智生产力赋能。而设计又因新学科的发展态势受到新的生产力的反哺——加速推进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的传统设计升级。
三、和谐共生,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可持续设计
维多克帕帕纳克在绿色律令中提到。设计应成为人类的需求与文化和生态之间的桥梁,无独有偶,娄永琪教授也提出修地球等设计业态新要求,绿色生态环境为导向的设计已急不可待。新生产力的发展重视可持续性和绿色设计。强调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这加速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可持续设计的进一步推动。现代设计在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引导下,逐渐将低碳、环保等理念引入到材料选择、生产流程和设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即绿色设计是一个贯穿全设计过程的理念产物,而不仅仅是一种设计结果。从设计材料是否环保,是否符合可回收利用和可降解原则,到延长设计产物的生命周期,节约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多种资源为要求。真正做到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