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装饰艺术运动 2、现代主义运动在各国的发展 — 9 北师 周依秋的回答

装饰艺术运动 框架 1.简要概述装饰艺术运动的时代背景; 2.点明主要特点,包括风格与设计特征. 3.美国好莱坞风格简单介绍背景与风格特征。 4.指出运动涉及的设计领域,列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5.影响与意义. 6.总结段。 正文 装饰艺术运动因法国国际博览会而得名,流行于一战后的20世纪20-30年代,是一种 明确的现代风格,结合了现代主义形式上的理性与战后人们心中对豪华时髦的向往,尽显巴 黎当时的奢靡与华贵, 因此著称于其富丽与新奇的现代潮流。 装饰艺术运动受古埃及与非洲、南美原始艺术的影响,其设计风格具有独特的跨文化视 觉风格,外形以几何化、对称性为特点,装饰性强,常使用锯齿纹和放射线条等元素,具有 自然、单纯的手工艺趋向, 但仍为少数的权贵阶级服务。 D 矛盾的是,装饰艺术运动广泛运用 铬、不锈钢、玻璃和塑料等新型现代材料,主张机械化的美,一边强调装饰化,另一边却在 主张对立的工业化。 严格来说,装饰艺术运动的艺术装饰风格并不以单一性而风靡,其在美国发展后被后世 称之好莱坞风格。在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之下,装饰艺术运动以纽约帝国大厦和埃及剧院 为装饰代表展现出其造型简单、色彩浪漫、轻松自然的风格特征,以对比强烈的闪亮霓虹灯 点缀而形成梦幻的装饰效果,从服务上层转向大众,具有民主化的特点。 诚然, 装饰艺术运动涉略广泛,它是两战间统治艺术装饰潮流的总称,涉及建筑、室内 装饰、家具、珠宝、绘画等多个设计领域,其重要代表包括具有宝石光芒和放射状装饰纹样 的美国曼哈顿克莱斯勒大厦、抽象变形的折线平面海报、与法国奢侈品YSL的 LOGO 设计等。 装饰艺术运动在现代主义形成初期发挥了重要的过渡作用,保留了装饰性的同时,将机 械美学带进设计领域,推动了设计艺术的工业化发展,也奠定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设计的 审美基础。 现代主义运动在各国的发展. 提纲 1.现代主义运动概括·-·包括背景、理念等 2.各国发展概括·-·荷兰风格派 3.各国发展概括·-·俄国构成主义 4.各国发展概括·-·德国包豪斯(包括前西德), 5.各国发展概括-·美国简要概括。 6.各国发展概括-·美国简要概括 7.总结影响及意义, 正文 现代主义设计萌发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面对社会结构的冲击与生产方式的变革 的前提下,是设计界为适配新技术、服务大众、呼应社会与思想革新而发起的一场设计革命。 在逐渐发展成熟后,通过二战借助国际主义风格影响至全球。各国在吸收现代主义理念的过 程中,结合本国国情与文化背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在荷兰,现代主义的发展以蒙德里安等人在荷兰创立的“风格派”为代表,风格派追求 艺术的抽象和简化,以蒙德里安所创作的《红、黄、蓝》为经典代表,强调极简与纯粹色彩 的应用,达到形式美的变化与统一。其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由里特威尔德的“红蓝椅”和“施 罗德住宅”得以实现,开启了抽象几何与建筑空间结合的先河。 俄国的构成主义诞生于十月革命胜利前后, 因此强调设计应服务于无产阶级社会。他们 提倡用工业精神来改造社会生活,力图用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作为绘画及雕塑的 主题。构成主义设计师如塔特林与其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推动了工业材料的革命性 发展,更有莫霍利纳吉为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及“新包豪斯”的创立。 德国以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立推动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包豪斯学派是现代主义最具代 表性的实践基地,创校于1919年,提倡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其教学体系与设计实践推动 了现代主义在德国乃至全欧洲的广泛传播。战后前西德以1953年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成立继 承了包豪斯理性主义传统, 但“艺术感性”与“工业理性”间的矛盾引发科隆论战,影响了 德国设计在其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 美国现代主义的发展受欧洲思潮影响较深, 尤其是纳吉在美创立“新包豪斯”,使“国 际风格”游走于摩天大楼,如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 同时,西方在20世纪50 年代进入消费时代,使得美国现代主义以“优良设计”之名提出了一系列产品设计的美学标 准,主张“好的设计是一种美学爱好”, 并在商业环境中快速普及。 意大利则结合现代主义理性与本国工艺传统重建设计流行,战后工业和社会的变革否定 了法西斯主义的浮华和荒谬,以米兰为设计中心发展出更具艺术性的现代设计,孕育了“现 代文艺复兴”的美学价值。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所发展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共同推动了设计从装饰性向功能性的转 变,重塑了全球统一的设计语言,建立起现代设计的教育体系与方法论,奠定了20世纪全 球设计发展的基础,对当代设计仍具有持续影响。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