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伦理对设计的意义 提纲:总:设计伦理的出现弥补了设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不足,成为设计的“第四条原则”,并以伦理的标准规约着设计的行为,以此满 足现实中的人的需要 分:一、设计伦理制约设计保持“真” 二、设计伦理规劝设计反思“善” 三、设计伦理推动设计发展“美” 总:在新技术时代背景下,设计论理性的考虑更加必要和紧迫,艺术设计及其从业者必须明确明确目的和责任,力求设计回归以 人为本的质朴本质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科技的力量大大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获取物质财富的方式与手段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便 捷和高效,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资源浪费、精神麻木空泛、设计冷漠低俗等严峻且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已不能被设计的三原 则(实用、经济、美观) 所解决,因此,巴巴纳克在《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中首次提出设计的伦理性: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为残疾 人考虑;考虑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以此来表达对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后随着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着眼于长远利益的价 值标准,这些标准合理地规约着设计的行为,协调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满足现实中人的需要。 一、设计伦理制约着设计保持“真” 设计伦理就是设计需综合考虑人、环境、资源的因素,在进行设计活动中要合乎世界发展的规律,强调尊重事物自身的客观性,即 保持设计的“真”,这种“真”诠释出设计需要在合规范、合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践,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势必要了解事物的属性 及其所用的技术尺度、材料类型和设计标准等。例如设计中所需要的竹子,具有天然、可修复、清洁维护方便、坚硬不易生虫、大批量 生产等特性,因此在竹质产品的开发中就需尊重竹材料之“真”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方式的产品形式。又如贝聿铭在苏州设计的博物 馆,在突破传统造型的基础上保留了江南水乡的婉约之美,注重材料及环境的真实表达,进入此馆就恍若置身苏州园林中,让人们在馆 内能冥神沉思,重温历史,与历史对话。这种设计对“真”的追求促使着设计师寻找设计的根源,全面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进一 步发展设计。 二、设计伦理规劝着设计反思“善” 在伦理学的最一般意义上,“善”即伦理和道德,是指符合于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表达的要求,也是统摄一切伦理行 为应该如何与不如何的总原则,在设计中对道德的追求实质上是一个从“问”到“悟”再到“得”的过程。例如自行车的发明,首次将人类 出行的代步工具又动物转化为人造物,以骑行者自身的运动作为驱动力,后又逐渐将自行车进行改良,让其即省力又能骑得远,是基于 “善”而不断反思改进的设计行为。像诺和笔式注射器在传统注射器上加以改造,使其外表像普通的水笔,可以用于不同的方式和剂量, 外形类似于人们平时所使用的彩色笔,让人们免去注射的恐惧,产生更多被关怀的感觉,而由此延伸的设计功能,不仅回归到审美,更 到达了“善”的层面。 三、设计伦理推动着设计发展“美” 当代设计中,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琳琅满目,设计伦理要求着设计师回归本质,在产品具备实用价值之后加以交互体验,以此达到 精神性的满足,即设计追求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科学与艺术的整合,这便是设计之“美”,设计的外观功能合理与内在精神统一, 才能让设计整体产生由内而外的美,以此达到“真”“善”合一。最典型的例子即是贝聿铭设计的法国卢浮宫新入口,无论是造型还是材. 料都是科技的结晶,整个入口是以稳健的钢架与平板玻璃构成的现代金字塔,体现出科学技术为设计表现形式提供的材料支撑,另外, 利用艺术手法设计出的现代金字塔形态与古老的卢浮宫相互辉映,融为一体,表现出设计中的艺术魅力。 总而言之,设计伴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按照人类自身的需要进行“人化”,设计伦理也在发展中 被不断完善细化,从开始的为大多数人的设计到如今的系统性设计,在围绕着人的基础上不断扩张,不停地对设计做出完善和改正,虽 然现在设计伦理还未对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但就目前而言,设计受伦理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正是衡量和评价其设计成 果的标尺这一点,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