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GC等技术降低设计门槛,“人人都是设计师”成为趋势,这也是20世纪维克多·巴巴纳克“设计民主化”主张的当代延伸。 技术虽降低了设计的准入门槛,却从未削弱专业设计的核心价值——未来的设计师,唯有跳出“画图工具人”的认知框架,才能在未来承担起更具影响力的关键社会角色。
设计师的核心角色之一是资源整合的连接器。传统设计里,需求方和执行方常常脱节,这是一个难题,而设计师的专业整合能力正好能解决。如今全案设计,设计师不再是单纯的“画图者”,而是要统筹创意想法、协调供应链、跟进落地细节的全方位协调者。这和包豪斯“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理念不谋而合。Benwu Studio和爱马仕的跨界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既实现了品牌的商业目标,又体现了设计的艺术价值,让两者相互成就,也凸显了设计师在整合资源时的不可替代。
同时,设计师作为专业深耕者,要在细分领域站稳脚跟。全民设计的潮流带来了作品同质化的难题,而在特定垂直领域做深做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国的适老化改造需求孕育出了专注于无障碍设施和安全动线设计的专业人士,他们的价值是普通设计爱好者无法比拟的。再比如专门研究材质、色彩的CMF设计师,能精准把控这些细节,让设计在实用和美观上都有更大突破,也形成了自己别人替代不了的专业优势。
最后,设计师更应承担起传递伦理与文化的重要责任。巴巴纳克曾着重强调,设计必须服务于真实的世界,这份责任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变得尤为重要。AI生成的设计往往会因为数据存在偏见,引发伦理方面的争议,而设计师需要用人文关怀的视角来调整设计方向。
综上,“人人都是设计师”的未来,其实是设计师价值升级的契机。从系统整合到专业深耕,再到伦理守护,设计师将以多元角色衔接技术、需求与文化,成为人机协同时代社会美学与功能平衡的守护者,这正是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