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浙工大-王顺节
140-浙工大-王顺节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5
文章
0
关注者
0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的过度浪费。为了保障后代人的利益,人类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避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日常生活的社区空间作为人们接触时间最长的空间之一,人们对于建设宜居的生态社区更为重视,同时国家致力发展绿色生态社区建设,更加注重打造健康的人居环境。设计在生态社区建设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设计可以以多种方式介入和推动生态社区建设。因此,有必要对生态社区的建设进行研究,通过对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的研究来了解如何实现社区的生态化。

一、项目规划和可行性分析

1.1 项目规划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最基本单元,它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与基本生活条件,保障居民社会福利。生态社区概念强调社区在原本规划理念的基础上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从方方面面入手实现社区的可持续性。因此需要工业设计师介入,通过可持续绿色设计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废弃物的产生,构建更环保、节能和健康的生态社区。

1.2可行性分析

从政治层面分析:国家大力推行生态社区建设,推行绿色低碳生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

从经济层面分析: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水平大幅提高。

从社会层面分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生态社区建设。

从技术层面分析: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许多技术都得到了巨大突破,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将物品进行识别、暂存、监控和管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共享化。

二、洞察和工作安排

2.1产品定位

本产品是基于可持续绿色设计的智能废旧物品回收交换装置,用户可将自己废旧或不想要的东西放进装置,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交换拿取别人的废旧物品,装置自动对废旧物品进行消毒杀菌。该装置可以更好的帮助居民利用想丢弃的废旧物品,树立环保意识,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2解决痛点

1.废旧物品占用用户家居空间

2.丢弃废旧物品浪费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3.保障居民拿取废旧物品的安全卫生

4.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体验

2.3目标用户

社区内拥有废旧物品的居民

三、头脑风暴和概念生成

3.1头脑风暴

3.2概念生成

      该方案屏幕可以显示柜内物品品种,同时玻璃可以清楚展示废旧物品,用户将废旧物品从放物口放入,装置自动消毒杀菌,记录物品种类,通过手机app推送给其他用户,用户可查看是否有自己需要的物品。装置识别用户放入过废旧物品后,用户可以通过屏幕选取自己需要的废旧物品,从取物口取出物品。

四、项目总结

该策划以智能废旧物品回收装置促进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废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互动与交流体验,同时提高居民对生态社区认识和参与度,增加居民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可持续行为和生活。该策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社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类面临的科学挑战日趋复杂,要实现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现如今,设计早已是多元化时代,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不像以往只为解决简单的造型和功能性问题,设计教育以打开专业壁垒跨领域交叉融合为底层逻辑培养的设计师能够更好的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复杂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和全球性问题。   

设计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促使设计教育进行学科交叉

        任何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出现难以逾越的知识屏障。设计在处理问题的边界界定问题、处理复杂问题的交叉,都体现出设计在解决问题中存在一定模糊性。但设计本身又讲究理性和科学性,又意味着设计在发展过程或追求真理过程中,需要由以往工学、理学等学科里,引入变量和数据,来对设计的问题进行适当验证和求解。设计教育追求发展和进步的内在需求也就导致了学科交叉成为必然趋势。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同济深刻认识到设计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基于以人为本、创新驱动、永续发展的价值追求,建构设计教育的“立体T 型”教育框架:1、本科教育以培养垂直能力(专业能力)为主,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宽广知识的专业设计人才;2、硕士教育的重点从垂直能力向水平能力拓展(整合性人才),特别强调跨学科知识、整合创新、设计方法和国际经验的培养; 3、博士教育重点培养知识和理论的厚度。同济通过促进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从而获得单一学科难以实现的突破。越来越多的设计学院认识到过于“专业”将会影响到学科的创新性,因此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人类面临问题的日趋复杂要求设计教育进行学科交叉

        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演进,人类面临的科学挑战日趋艰深和复杂,问题涉及面和复杂度都超过了某个单一学科所能处理的范围,单一学科视角越发显露出天然的局限性。学科交叉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领域交叉互通的效果。它们可以把不同的观点和方法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面向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二战后,由于政治、社会、经济的多方面要求,德国设计面临着恢复国内经济生产并发展生产力的严峻挑战,同时促使着德国设计形成强调工业化、技术化特征的新观念。乌尔姆设计学院把现代设计立场转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培养科学型的现代设计师,促进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发展。学院课程设计包括了设计、建筑、工程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学科交叉,培养具有科学意识、社会意识、时代意识的设计师,更好的实现战后重建和美好生活。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袭来的历史交汇点,相信学科交叉的发展能够带来创造性的重大科学突破,成为推动培养新一代复合型人才的加速器。未来的设计教育和设计师也需要均衡的多进行跨学科之间的合作,以此填充综合分析的素养和技能。同时未来的设计教育和设计师,需要以科学和研究作为基础,掌握基于道德和关爱的人际参与的本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接社会需求。

总述 设计与经济科技情感文化的关系设计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设计反映了经济体系科技是设计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设计体现了科技痕迹设计体现人的情感设计体现文化价值总结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艺术文化、科学技术和经济于一体,呈现呈现出众多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特点。设计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设计反映了经济体系。科技是设计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设计体现了科技痕迹。设计作为一种造物文化,目的是服务于人,用之于生活,体现了人的情感与文化价值。

设计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设计反映经济体系

设计具有极强的经济性。设计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设计的兴盛需要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而经济的发展又需要设计赋能助推。经济落后的地方,很难把对艺术的追求放在第一位。人的精神所需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只有在衣食住行等能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会对美有所追求,才能更多地注重精神世界的建设。只有经济体系发展的好,人们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上,发展设计。日本设计的“双轨制”是“传统+现代”的设计方式,日本振兴双轨制设计,反映了日本注重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外循环”经济体系。

科技是设计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设计体现了科技痕迹。

科技是设计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设计是不同时代条件下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不同方式;科技的进步提供了设计实现的手段与条件;科技的水平同时也影响着设计。工业革命之后,设计与制造开始分离,出现标准化和批量化的雏形。科技创新推动新材料的发展。1851年水晶宫采用预制拼接技术,应用钢铁和玻璃两种新材料,体现了英国科技的发展。设计是科技的载体,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科技通过设计的参与找到社会生活的结合点,从而转化为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

设计体现了人的情感

设计作为一种造物文化,目的是服务于人,用之于生活,体现了人的情感与文化价值。设计作为一门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设计起初是一种功能性的需求,为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设计的范围也逐渐拓展,从满足功能需求逐渐转向情感共鸣和意义传递。如荣获戴森奖的OTO Chair用一组充气垫来包裹坐在椅子上的人。靠垫从侧面展开,给用户模拟出被拥抱的感觉,半包围结构将用户需要处理的视觉信息大幅减少,使用户更容易产生安全感并以此来对抗焦虑。

设计是基于文化的设计,设计体现文化价值

设计是文化的结晶,设计作品的风格、流派、形态、色彩和材料等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反映文化的镜子。设计可以通过跨界融合,将不同的文化元素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富有文化价值和意义的作品。如苏州博物馆的风格、先进的内部功能、完善的运作程序、科学的布局安排都闪烁着现代建筑的光辉;同时它又是一座别具一格的苏州园林,中华文化的信息无不在其间流淌传承,体现中国博大的文化价值。

设计与科学技术、经济、文化这三者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高度的融合、贯通,相互促进而发展。科学是前提,经济是基础,文化是内涵,好的设计需要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求设计师具有相应的跨领域思考和行为的能力,通过设计推动社会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设计和社会设计的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为中心,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价值支撑。设计也是如此,设计的最终目的并非产品,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以人为本”作为一种设计理念,要求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把人的存在和发展作为根本,并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心理习惯、风俗教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好相应的关系,实现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建构优化人的世界。如北欧现代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帕米欧肺结核疗养院展现了对人的特有关怀。在该设计中,病房楼成为设计的重点,充分考虑了病人的起居需要,而不是单纯的追求抽象外形。

2、可持续设计的设计理念

随着未来资源与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为了实现生态化的生活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求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以在思考的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可持续设计促进设计师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关注真实世界的需求,实现设计与人、自然、社会的良性互动。品牌珑骧“My Pliage Signature定制系列”产品采用子由塑料垃圾100%回收的聚酯纤维制作,赋予了产品全新的绿色形象和环保意义。在产品制作的原料上,饺子包由回收塑料瓶为材料,经过洗涤、捣碎、转成纺织纤维再制作成成品面料;在生产过程上,品牌首先在印制包袋颜色和专属字母时采用环保转移印花工艺,将80%的颜色直接转印到织物内,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次进行无水洗涤晾干,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化学气体排放,减少了水污染和空间污染。

3、社会设计的设计理念

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如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等。社会设计是设计方法论的应用,以解决复杂的人类问题,将社会问题放在首位。从历史上看,社会设计一直关注设计师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利用设计过程带来的社会变革。埃塞俄比亚Warka tower的集水储电的设备,用它的垂直结构收集和获取空气中的饮用水,为面临饮用水问题的村民提供了可替代的水源。塔的树冠部分创造了一个阴影空间可供村民乘凉,也为村民提供了聚会和上课的场所。在太阳能光伏板的作用下,这座塔可以作为一个充电站,可供村民们为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供电,也为太阳落山后学习和社交提供了一个有照明的地方。面对类似问题,各国需要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和融合越来越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体现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迎接全球挑战,创建美好社会。当今设计已经成为一门不断发展的交叉性学科,设计师需要更多关注科技的发展、环境气候人口问题、民族性与国际化的冲突,才能更好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