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东师)-周天一
201-(东师)-周天一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4
文章
0
关注者
0

论述题:结合明计成《圆冶》中有“三分匠七分主人”说法。谈谈你对人在设计的主体性认识,以及作为具有主体性的设计师应有的能力、责任和素养。

总: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运动潮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设计师在如此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出的产品不应当只是顺应时代和满足人们的简单需求,而是应该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思考如何构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问题,肩负起面向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性问题的责任感,将以往的“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转变成以人和生物体为中心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范式。

分:1.设计师应面向社会和全人类进行设计——巴巴纳克《为真实世界的设计》

2.设计师应把握全民设计趋势——跨学科设计

3.设计师应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反对有计划废止制度,提倡绿色设计

总:设计师应该设计产品时,在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设计的独特见解,而不是一味适应市场需求,而忘记了设计师应该肩负的职责,设计师应该是在设计产品时给予人们和社会正确的指导,发挥设计师对设计产品合理化改造的能力,这样才能彰显出一个设计师的能力,才会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计成在《圆冶》一书中提到的“三分匠七分主人”,我们可以从中明确的感受到“主人”这一角色的重要性,该书首先阐述了明代计成作为“主人”对于造园的想法和观点,次而详细记述了“匠人”应该如何相地、立基、铺地、选石等造园方法。这充分说明了人作为造物的主人,对设计的重要性,强调了设计师在设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设计与制造发生分离,“主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含义,设计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如此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出的产品不应当只是顺应时代和满足人们的简单需求,而是应该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思考如何构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问题,肩负起面向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性问题的责任感,将以往的“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转变成以人和生物体为中心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范式。充分发挥设计师的能力和素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

一、设计师应该面向社会和全人类设计

当今社会许多人面对巨大的物质生活财富而丧失基本的道德底线,又或为一己私欲而不计后果的进行自己的荒唐行为,这时,设计师应该守住自己的原则,在面对一些大型企业和集团提出的无理要求时或巨大报酬时,坚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正如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在《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一书中提到的设计应为广大人民服务,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在考虑为健康人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到残疾人,并且警醒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功利或单纯的形式目的,应面向社会和全人类进行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会对社会造成哪些影响,肩负起设计师应尽的责任。

二、设计师应把握全民设计趋势

随着人们逐步进入工业4.0时代,各种人工智能,数字化、虚拟化产品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设计已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这也就造就了大众对新事物的需求和关注度日渐增高,这也就要求设计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消费者进行协同设计,共创设计。设计的角度也就不单单只是面向市场需求或单纯的追求美观,这种全民设计的新趋势可以带给设计师新的机遇,使得设计师与用户合作,创造出更具有人情味,人性化的设计产品。用户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或计算机等工具,第一时间向设计师反馈自身的用户体验和需求,这种全民设计使得设计师可以更快速、更高效去调整产品,还可以使消费者参与其中,实现个性化需求。

三、设计师应推动可持续发展设计

早在20世纪下半叶,联合国世界环境卫生组织便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要求保证发展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会危害到下一代人发展的权益。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既要满足社会和人类的需求又要尽可能的不破坏自然环境,反对有计划废止制度造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提倡绿色设计,有机设计,在确保维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通过设计推动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设计师在面对已经被严重破坏的自然环境,如石油泄漏,核污水排海等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时设计出相应产品进行补救,发挥设计师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展现设计的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设计师在新时代发展下,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到自己的产品设计中,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并且在设计产品时注重人文情怀,设计出深入人心的产品,而不是将一切需求都融入到设计中,这就要求设计师要用自己的专业能力给予人们正确的指导,在设计中充分行使“主人”的权利,提出合理性的规划和建议,将正确的设计思想融入到产品中,这样才能使产品设计的更加合理化,从而彰显一个设计师的卓越能力。

论述:结合所学专业,论述科技发展对设计的影响

提纲;

总:科技发展推动设计不断变革,丰富充实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

分:1.工业1.0-2.0 制造时代解放劳动力

2.工业3.0 信息时代解锁机器脑力

3.工业4.0 数字时代构建智慧互联

总:科技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也推进设计不断创新,使设计逐渐变得多元化。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进步激起了人们创造力的爆发,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优秀的设计师们将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的材料,新的变革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从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制造时代使设计与制造分离

随着工业革命1.0-2.0的逐步推进,一种崭新的动力—机器出现了,它不仅使民众从传统劳动力生产中解放出来,同时设计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革,首先是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在此之前,设计者一直作为手工作坊主或工匠进行创作,设计者并没有明确的社会角色,而是集设计、制造、销售于一身。随着劳动分工的逐渐细化,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设计家向外展示自己的设计图纸,而工人则按照设计家的意图进行工作即可。科技的进步使设计师有了明确的定性的同时们还为他们带来新的材料。“水晶宫”博览会的召开,不仅向世人展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胜利,同时将钢铁,玻璃等新材料运用到设计中,通过工厂机械化、批量化生产,建筑业采取标准单元构建,使高层建筑成为可能。科技的发展不仅肯定了设计师这一职业,还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使其蓬勃发展。

二、信息时代引起划时代变革

信息不同于制造时代单纯的解放人的体力劳动,他的划时代意义在于20中期计算机的发明和软件编程的应用,他们不仅延伸了人的体力,而且延伸了人的脑力,使人们可以节省时间从事新的工作。使人不再是机器的附属品,而是人为控制机器,辅助自己的工作。例如,平面设计师可以使用计算机自由的“借用”无数的图像资料,创造出风格各异的海报,建筑设计设计师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画图,可以更直观,更有效的考虑到人的需求。软件技术不仅改变了设计进程,同时将传统的设计观念从有形的物质领域拓展到一种程序领域,使设计对象不再局限于实体产品,而是通过计算机将产品与艺术设计诶、用户体验深度结合,这次的科技变革也使设计更加注重人的体验感,而不是再只关注产品的单一功能。

三、数字化时代构建智慧互联

数字化时代又称智能时代,互联网的大面积覆盖,以及人工智能的不断向前推进,使得人们可以在家便能感受到智能化产品带来的便利。这使得设计领域开始向数字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设计师们在数字环境下进行设计、改进设计,使一些二维平面化产品可以进行三维展示,人们利用这种数字化设计出虚拟产品,人们可以带上VR眼镜去身临其境的体验。数字化,智能化的推进,使设计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科技进步给设计提供新的手段,新的材料以及新的话题的同时也对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辅助设计的同时,也推动设计向更加智能化,更加考虑人的需求和未来可持续方向发展。因此未来设计师应该更多的汲取知识,把握科技进步,设计出更优秀的产品。

简述以“人、社会、环境”的设计分类

人与自然的联系——产品设计(日本排放核废水)

自然与社会的联系——环境设计(北京鸟巢)

人和社会的联系——视觉传达设计(索契冬奥会标志)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和事物充斥在社会、自然和人们身边,设计师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赋予在其设计的产品或标志上,进而影响着社会、自然,以及人类本身。不同的设计师和理论家根据各自不同观点将设计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设计的目的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为视觉产达设计、产品设计以及环境设计。

一、人与社会的联系——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收者。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信息知识背景,即是说:信息传达所用的符号至少有一部分既存在于发送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也存在接收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只有这样,传达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能够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例如索契冬奥会的图标,它以简练的,高度概括的形象指代某一项运动,直观的向我们传达了这一运动的特定含义。相较于文字而言,这种视觉传达设计给人以更强烈、更直观的表述,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体育赛事当中,加强了人与社会之间联系,有利于人们去识别、理解和记忆。

二、人与自然的联系——产品设计

所谓产品设计,即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也就是说产品设计是为人类的使用进行的设计,设计的产品是为人而存在的,为人所服务的。因此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必须把“以人为本”的这种思想注入到自己的产品中,在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设计的产品能否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使用,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等。例如,日本违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这一共识,出于对本国经济以及未来发展的考虑,自私的将核废水排入海洋,造成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在谴责这种行为的同时,设计师还需要对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适当弥补,设计出可以改善自然环境的“绿色”设计,使产品设计逐步走向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是工业化的发展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以后逐渐产生的设计概念,它主要是协调“人—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这种既要构建人类满意的社会生存空间,又要将环境因素考虑其中的设计便是设计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例如北京鸟巢体育馆,便是巧妙的将“鸟巢”自然环境中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中,构成一种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室外设计,并且场馆内部可以容纳数万人,既创造了可以供人类活动的足够空间,又与自然环境相呼应,体现了设计师正确对待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工业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师必须把握当下和未来的设计趋势,促进“人—社会—环境”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是当今设计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设计师也要将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充分理解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从而创造出更好的设计简述以“人、社会、环境”的设计分类

总: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运动潮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设计师在如此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出的产品不应当只是顺应时代和满足人们的简单需求,而是应该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思考如何构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问题,肩负起面向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性问题的责任感,将以往的“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转变成以人和生物体为中心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范式。
分:
1.设计师应面向社会和全人类进行设计——巴巴纳克《为真实世界的设计》
2.设计师关注未来性——跨学科设计
3.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反对有计划废止制度,提倡绿色设计
总:设计师应该设计产品时,在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设计的独特见解,而不是一味适应市场需求,而忘记了设计师应该肩负的职责,设计师应该是在设计产品时给予人们和社会正确的指导,发挥设计师对设计产品合理化改造的能力,这样才能彰显出一个设计师的能力,才会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社会高速发展,产品多元化时代,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都在更新迭代,产品的更新在给人们带来更新颖的体验感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时就需要设计师们去思考如何在满足人类和社会需求的同时解决社会发展的矛盾,设计出好的产品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引导社会的发展方向。
一、设计师应该面向社会和全人类设计
当今社会许多人面对巨大的物质生活财富而丧失基本的道德底线,又或为一己私欲而不计后果的进行自己的荒唐行为,这时,设计师应该守住自己的原则,在面对一些大型企业和集团提出的无理要求时或巨大报酬时,坚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正如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在《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一书中提到的设计应为广大人民服务,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在考虑为健康人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到残疾人,并且警醒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功利或单纯的形式目的,应面向社会和全人类进行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会对社会造成哪些影响,肩负起设计师应尽的责任。
二、设计师应关注未来性
随着人们逐步进入工业4.0时代,各种人工智能,数字化媒体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这个全民步入信息化,网络化的多元社会,设计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固步自封或者惧怕人工智能,设计师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工具,更快速、更高效的进行设计和原型创作。而且设计师应该是将眼光放长远,促进多学科之间可以融会贯通,进行跨学科设计,与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合作和商讨,共同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这种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可以为设计师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提高设计师的创新性,创造出更多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幸福感的产品。
三、推动可持续发展设计
早在20世纪下半叶,联合国世界环境卫生组织便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要求保证发展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会危害到下一代人发展的权益。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既要满足社会和人类的需求又要尽可能的不破坏自然环境,反对有计划废止制度造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而提倡绿色设计,有机设计,在确保维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通过设计推动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设计师在面对已经被严重破坏的自然环境,如石油泄漏,核污水排海等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时设计出相应产品进行补救,发挥设计师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展现设计的真正意义。
设计师在新时代发展下,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到自己的产品设计中,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并且在设计产品时注重人文情怀,设计出深入人心的产品,而不是将一切需求都融入到设计中,设计师要用自己的专业能力给予人们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使产品设计的更加合理化,从而彰显一个设计师的卓越能力。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