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792626
1399792626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12
文章
0
关注者
0

简答题:论述英美等国的波谱设计的利弊,谈谈现代中国设计多样化对提升经济内循环竞争力的意义。
波普艺术,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势力最大、最为发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一种艺术形式,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以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为中心出现的一个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利用生活中的视觉元素,作为绘和设计的素材和模仿形式,采用夸张变形的设计手法运用到产品式样的设计中去,这样的设计是大众化的,是通俗易懂的,这与现代主义的冷漠与单调形成了对比,当前,我国的经济呈现多样化的设计局面,这对于经济内循环竞争力具有两方面重大的意义。
一、积极影响
中国最早的波普艺术那就要从“月份牌”画开始,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的 艺术对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一种新的美术形式——“月份牌”画应 运而生,从而受到了广大的市民群众的青睐,从而迅速的发展。上个世纪八 十年代的中国,一切事物都在发展中,商业文化都很匮乏,正是这个时期中 国一些艺术家开始了对波普等前卫艺术进行模仿和借鉴,93 年,《打哈欠的 人》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杂志》的封面。自此中国等艺术家表现自身生春 状态的作品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特色的波普艺术。波普 艺术对中国广告设计最大的影响在于改变了传统广告的单一表现手法,增加了多元性,革新 了平面广告图案的传统元素,使得广告总体向自由化、年轻化发展。不但改 变艺术的俗雅之分,同时也让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本质改变。
二、消极意义
波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波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 段:中国的前波普阶段、波普热的出现、后波普:艳俗艺术。
波普运动追求新颖、古怪、新奇的宗旨缺乏社会文化的坚实依据。在不断发展中会促使错误的消费观念,产出的只求形式变化,注重感官刺激的消费主义、商业主义的风格。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中国哲学层面的思想。有和无在一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范畴。“有”是指看得见摸的到的物质存在,“有之以为用”在设计的思想下可以理解为设计出的产品能够发挥效益并提供给人便利。“无之以为利”在设计的思想下理解为无是有的一定存在形式,使物品发挥它的作用。无和有是事物的两个方面。老子的这个思想也传达了设计的功能性,这是一种不偏不倚的设计思想,强调一个物品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功能与形式、实用与审美等的和谐统一的思想和观念。对现代设计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例如现代设计大师赖特极力推崇老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个来着道德经的思想,并用它来阐述自己的设计的空间概念。
在设计领域中来看待“无”,可以看作是设计物的形式、装饰、情感等要素,延伸来说也可以是设计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对使用者的一种人文关怀;而“有”可以看作设计物的内容、功能、实质等要素,是设计物对人们基本功能上的需求的满足。对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则是要求我们在设计中注重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既要满足功能,同时也要体现出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
在现今的时代中,如果一个设计物仅仅只满足人们的基本的功能要求,即使这个设计物的功能已经比较到位。而忽略了人文关怀的精神,没有和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仅仅局限在使用和被使用的层次上,时间长了必然会被人们所厌恶和抵触的,从而被遗忘被淘汰。所以,重视“有”和“无”的结合,功能与形式的结合是必要的。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和审美性的和谐统一,重视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从更好的层次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必然成为今后的大趋势,同时是我们努力追寻的目标。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老子就给我们真正蕴含中国传统精神寻求设计物的功能价值与人文价值之间平衡点的评价标准和设计准则。

AA5B4DA7-A10F-410A-AB97-01470021682E.jpeg
B30B80C5-905E-4561-9254-315777EEA7CF.jpeg
{{7CDF78A2-9E34-459D-B356-A9FC59AB2657.jpeg(uploading...)}}{{BC28B8EF-4D53-4AA6-ACB9-0DBC74FA53A6.jpeg(uploading...)}}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