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简述中国设计现在面临的问题 — koko的回答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产品和文化思潮也随着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而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80年代以来的几十年是艺术设计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不同的设计门类虽然发展不平衡,但其成就无疑是巨大的。发展是主题,在发展中必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何平衡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注重设计教育设计理论体系的建设,促进国家民主制度的进步及民主设计的形成,将是中国现代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即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些问题必然随着发展而得到解决。
(1)结合科学技术,深刻理解民族传统和精神
平面设计是当代中国艺术设计中发展最快成绩最好的一个领域。20世纪上半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籍装帧、商品包装、广告等设计已取得较好业绩。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平面设计开始转型,这一时期的转型从模仿开始,模仿对象从日本到港台再至欧美。九十年代,一些先觉设计师兼顾传统与现代,逐渐在中外设计交流中站稳脚跟,世界平面设计界有了中国一席之地。例如陈汉民设计的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的标志。在当下信息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电脑成为设计的主要工具后,构思能力即创造能力成为设计中最主要的因素。信息设计等新的平面设计也开始影响和改变原有平面设计的面貌,网络的页面设计、电视的片头设计等新的设计对平面设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国内设计仍需变革设计观念,吸收世界设计的经验,结合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更深刻地理解民族传统和精神,而非停留于借鉴民族设计的表面形式,这是中国平面设计界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
(2)设计与实践相结合
产品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标准。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而言,中国工业还处于一个大规模改造和建设时期,大量的工业产品的设计主要还是外来样式,只要国内有市场,这种靠仿制的生产就会持续进行下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工业设计也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工业设计的观念,得到社会的确认和政府的重视,对工业设计的需求、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为社会提供这一批有较高质量和较高水平的设计师,不仅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且会进一步推进工业设计观念的社会普及,促进工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内外设计交流将会在新的层面上开展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设计经验和方法,超越先进,形成民族的设计特色。在设计上中国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设计师与设计教学如何与其生产实际相结合、如何与工程师协同工作、如何更好的设计创新而非模仿,这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历史上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布劳恩公司的合作,真正做到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现设计艺术教育服务于工业生产,由此促进了德国设计的发展。学习借鉴其经验能使我们的设计得到长足发展。
(3)设计的公益性与商业性并重
在如今全民设计的时代,设计作品应蕴含着设计师的责任感与社会伦理性,设计当中应该保持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平衡,让大众对设计功能的需求转变为对设计心理的需求,设计师将注意力集中在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设计是关注未来的,具有前沿性与预测性,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会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而相互交融,为世界创新的设计提供更多、更新的发展机遇。设计同时提供实际解决方案,而作为实际的执行者,掌握知识与情感的设计师必须要跨越学科的界限,进行跨领域的设计,同时设计师应该保持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如今人类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以前设计所注重的功能、形式设计等问题以及商业性设计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对设计的新追求、新体验。设计的公益性与商业性在今天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设计背景下,总是此消彼长的,商业性更多时候是大于公益性的。设计作品哪怕创作的是社会责任点,却仍然还是不能逃脱相关的商业性需求。所以设计的商业性和公益性是一体的,如同正反面无法分割,这要求设计师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两者的关系,去努力寻找商业性和设计公益性的平衡点。承认商业设计需求的合理性,我们不要盲目遵从设计的商业需求,要真正地去关注社会的问题,体现出 “以人为本”的设计责任意识,设计的公益性(责任)意识已经是产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设计在西方发展了几百年,但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要解决当代中国设计的问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每个设计师能够从我做起,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修炼,坚持走中国设计的本土化路线,学习借鉴,但不抄袭,加强自身对科学文化的深造,提高社会则感。当前设计者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设计师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只有中国设计师在设计之路上不断努力,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中国未来设计才会大放异彩。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