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试用设计思维分析,设计师应该如何运用“价值观”进行设计创新。 — 64-东南-吴宇豪的回答

总起(设计创新是在设计价值产生过程中,由于人们生活实践与社会实践的丰富多样,而呈现出物的系列化和拓展出新的造物领域,以设计思维分析,其对于历史的研究、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对于生活的观察,以及对于自然的师法依然是设计无法跳脱的一个环节)
一、天地材工——土生土长是创新的源泉(考工记的例子、后现代主义“历史的拼贴”)
二、审曲面势——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是创新的重要基础(感性工学的例子)
三、制器尚象——师法自然是创新的基石(火山加湿器的例子)
总结(设计创新一方面是设计创作主体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充分展现,另一方面又要在设计创作客体物与人的生活社会活动之间做出协调与调节,解决供与用、服务与需求之间的种种问题矛盾。)

设计创新是在设计价值产生过程中,由于人们生活实践与社会实践的丰富多样,而呈现出物的系列化和拓展出新的造物领域,如收音机最早被作为家具使用,后来迪特·拉姆斯设计的“白雪公主之匣”SK4,才让人们意识到收音机是一款产品。后来SONY walkman把收音机变成了能够随身携带的产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苹果IPOD的出现,SONY的walkman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当今在工业3.0到工业4.0转型的端口,智能家居,智能手机,车载HMI,小爱音响等智能化产品似乎又在取代苹果IPOD。物与人的价值关系突破了原有的局限,物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自由,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又与物建立起新的价值关系。设计价值的产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呈现,也是人自觉能动的设计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在设计造物创新的过程中,对于历史的研究、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对于生活的观察,以及对于自然的师法依然是设计无法跳脱的一个环节。

一、天地材工——土生土长是创新的源泉
设计创造主体的价值认知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准确地理解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而不能随心所欲地以自己的方式替代普遍的生活方式,不能以其他地区的成功的设计准则,搬来解决本地区民众的设计要求,因为大部分成功的设计都是以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为设计价值准则的。正如考工记所向我们揭示的那样,“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迂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也”,任何一种设计价值准则都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一种设计可能适用于这一时期、这一地区,而不适用于另一时期和另一地区。生活方式与习俗一定是设计家必需的价值认知对象,设计家应当审慎地考虑生活习俗,面对设计问题,在认知上要考虑是否与当地生活习惯相背离,只有如此,其价值才能在生活实践中真正产生并实践。例如后现代设计所谓“历史的拼贴”就是在历史、文化认知中产生的价值观,针对现代主义割裂历史、抛弃传统的做法所带来的种种设计问题,后现代主义设计家首先明确历史因素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设计隐喻的使用,透射出对于历史文化根源的重要性认知,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认知价值。

二、审曲面势——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是创新的重要基础
对于设计师来说,观察是把握现实生活、创新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设计家面对直觉的生活、社会活动时,从外表的浅层认知引发的心理判断,从而在一瞬间理解事实活动的本质所在,创造出“使民宜之”的产品。如1970年,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的研究人员,考虑将居住者的情绪和欲求注入住宅设计中,参与其中的一位研究者长町三生通过观察,觉察到了日本的产业模式还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那种为满足消费者需要大量生产的方式在逐渐消退,他敏锐的觉察到了一个表现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感性的时代”即将到来。于是,他努力研究“感性工学”,从1989年开始,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感性工学的论文和著作,成为世界著名的感性工学研究专家。

三、制器尚象——师法自然是创新的基石
 制器尚象是一种取象比类的关联式造物思维方法,即器物的造型与装饰都是源于世间万物之象,通过观物取象,取象类比的关联思维,触类旁通,由近推远,以自然的角度审视器物的造型、寓意以及精神层面的设计规律,从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产品。例如设计师 Dae-hoo Kim设计的火山加湿器获得了 2013 年 IDEA 设计奖。这款设计的创意过程就是典型的形象思维,它的“象”来源于自然界中火山爆发的真实情景,加湿器的整体造型也是根据火山的形体造型抽象概括而来。不仅如此,设计师还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火山的特点设计了多种不同的款式,比如黄石公园款和富士山款等。此外,加湿器出气孔的位置还配置了灯光装置,形象模拟了火山喷发时火光冲天的情景。加湿器正常工作时,水蒸气会从出口处缓缓升起,形成一圈圈不同形状的烟圈,随着水蒸气的不断升高,烟圈颜色逐渐变淡,直至消失。

设计创新一方面是设计创作主体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充分展现,另一方面又要在设计创作客体物与人的生活社会活动之间做出协调与调节,解决供与用、服务与需求之间的种种问题矛盾。如电话机的设计,固定性是电话机的特性,规定着人的使用场所、程度和范围,为人提供了交流的基础,这是物的尺度或规定性,是客体物对主体人的作用。移动性冲破了固定式的规定性,如果说最初的无绳电话是技术上的移用和突破,而后来发展出如此丰富多变的手机样式,则正是设计创新的力量所致。自由携带体现出人的创造力量,体现出主体人对客体物的创造作用。在生活、技术、艺术、社会实践中,在主客体之间,人的本质与创造能力和物的特性、尺度之间,相互产生作用,推动设计活动的积极进取和自觉创造。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