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当今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工业设计如何引领智慧生活方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50分) — 127-河工-林锦秋的回答

总论点:立足智慧城市,从人本思维、万物互联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创造有温度的智慧生活方式。 分论点1:基于人本思维以5G赋能构建“城市大脑” 分论点2:构架10T万物互联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分论点3: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低碳智慧出行” 当今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 工业设计如何引领智慧生活方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创建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 文、韧性城市”。在此背景下,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是提升城市更加科学高效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 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从工业设计角度出发,应当积极向“智慧城市”的目标靠拢,秉持人本思 维、构架IOT方物互联、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是引领智慧生活方式的有效路径。 一、基于人本思维以5G技术赋能构建“城市大脑” 设计作为一种策略性活动,它是以“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并通过人性化、情感化的设计表达,来促 进社会和谐与关怀。基于人本思维,立足科学创新,运用5G技术赋能,构建“城市大脑”,让城市更加宜居, 也让生活更加便捷。比如背景温榆河公园智慧园区,是国内首批5G+科技生态公园,紧扣“生态、惠民”两 大主线,突出“生态和谐、科技惠民、全域科普、全唯智管、永续经营”五大示范意义,将自然景观的游览 打造成游客沉浸式体验,将依赖于人的服务转变为AI交互伴游,将依赖于人的管理升级为园区智能管理, 通过5G技术赋能管理、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打造国内5G+科技生态公园新典范。这一案例是智慧 城市设想的真正体现,增强服务体验感的同时,也促进了智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构架I0T万物互联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在互联网技术从人人互联到方物互联的新阶段,打造“15分钟生活圈”的一站式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更加接近,这一阶段转变,使所有人、事、物都被互联网连接。“阿姆斯特丹的人行道实验室”便践行了这一 点,通过对居民出行热点社区和游客到达重要景点进行精细化梳理,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公共信标网络,该 网络通过持续为智能设施发送定位服务,以实现公共空间信息实时感知、公共交通出行实时播报,为社区 居民出行提供数字化服务,通过开发Seedspace数字租赁平台与commonspace数字应用程序,在收集 人群空间活动数据的同时,为消费、商家、政府工作人员、游客、文创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空间需求解决方 案;通过扩展步行和自行车网络,设置慢性绿波和机动车限速智能信号,优化社区功能布局,打造适宜“75 分钟生活圈”的慢性社区。由此可见,构建10T万物互联,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可以使路线配套设施全部集 中在15分钟范围内,从而推进城市运营并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三、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低碳智慧生活” 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技术潜能扩延、需求地域化、消费个性化、资源匮乏、经济增长、生态污染严 重,人类未来的生存也正处于变革时期。因此工业设计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关注人、自然与社会三者 之间的关系,向低碳智慧的生活迈进,以此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天津生态城低碳体验中心”是一个很好的案 例,其建筑利用季节的自然变化进行采光和调温,利用可再生能源,装配节水节能配件及监控系统。相比 于类似传统建筑,整个生态城可节省30%的能源,相当于每年节省171吨标准煤和减少427吨二氧化碳排 放,在世界低生态城市建设上达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因此,要达到舒适和谐的理想化生活环境,必须重视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经济效益与环保目标上找到平衡点。 当今社会,设计已经不再是以前传统意义上的改变产品外形,单一解决问题。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从解决物质表层到解决非物质,从单一线程逐渐开始解决系统性复杂性多样化的问题。设计已然从设 计产品本身转变为一项共享服务,从传统的工业设计转变为交互、服务的范畴。所以,身为设计师的我们 必须与时俱进,力保设计文化不落伍。回溯历史看当下的设计趋势以及未来我们该如何去定义设计与智慧 城市的关系。只有我们明白无论是设计还是5G技术的应用,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服务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Screenshot_20221107_150248.jpg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