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老子所说。转换为设计语言则为形式追随功能。不仅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时常用到,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中也可用到。建筑史中更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
1.建筑与生活方式相容
赖特认为,一个建筑应该包括尽量少的房间,房间数应该和确定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条件相容,建筑师应该不断努力来简化这些条件;当实用性、舒适性与美观同时兼顾时,房间的整体就应整体周密构思。除了必要的入口和工作场所,任何一座住宅的第一层只需要三间房,即起居室、饭厅和厨房,有可能加上一个谈话角,这种少即多的思想可能与米斯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门窗口应该是整个结构不可分割的部分,可能还是自然的装饰,从艺术和生活质量上来讲,过分注重细节,损失会更多,花园与房间起居室的融合,就如同人与自然的自然融合,要充满了和谐自由的氛围。
2.强调功能性,追求简洁建筑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功能追随形式路易斯·沙利文温莱特大厦(1891)
3.建筑形式再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贝聿铭在他的设计中偏爱光线、空间和几何图形,他的作品没有统一的风格和形式,但他的设计与建筑地的文化、历史、自然能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建筑特色中体现出了鲜活的当下性,让他一举成为一位耀眼的建筑界明星,在中国度过的童年时光以及在美国建筑学习经历中,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可避免的深深影响着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晚年的“封刀”之作,是继香山饭店之后又一次对中国建筑的诠释和贡献,其主要特色就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让传统符号与现代精神融为一体,在当代语境下重构了传统文化的艺术语言。
总的来说,老子的思想影响着每一代的设计师,在世界现代设计史,及中国工艺美术史中都有所体现,作为当代设计师更应从中汲取营养从而在自己的设计中体现功能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