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人类的设计活动处于手工业设计阶段,一般情况下制作者兼具设计职能。随着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原先的手工工场被大机器生产的工厂所取代,出现了批量化和标准化的商品生产模式,为现代设计的萌芽提供了发展环境。设计与制作这两种职能开始被剥离开来,出现了负责产品原型或模具设计的设计师,而产品的制作生产则交由工人和机器。
同时工业革命还为建筑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材料,传统的砖木石建筑结构被新的钢筋水泥玻璃构架所取代。1851年,英国仅耗时不到九个月,就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建了一座“水晶宫”。其中所用的3300根铁柱、2300根铁梁、9.3万平方米玻璃,皆是工业化生产模式的产物。但由于此次展览中的展品设计大多都脱离了功能性的考量,仅仅是为装饰而装饰,激起了拉斯金和莫里斯等人对现代设计美学的思考,导致了19世纪下半叶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发生,为20世纪现代设计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从设计史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今天所谓的工业设计和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正是工业革命完成了由传统手工艺到现代设计的转折,随之而来的工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批量产品的生产为设计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设计行业开始从传统手工制作中分离出来。 传统的劳动过程中,往往由人扮演基本工具的角色,能源、劳力和传送力基本上是由人来完成的,而工业革命则意味着技术带来的发展已经过渡到另一个新阶段,即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工具,从而变成了劳动的性质和社会、经济的关系。此时的设计风格被简化为适应机器制造的东西。
其次,新的能源和材料的诞生及运用,为设计带来全新的发展,改变了传统设计的材料的构成和结构模式,最突出的变革出现在建筑行业,传统的砖、木、石结构逐渐被钢筋水泥玻璃构架所代替。
第三设计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当标准化、批量化成为生产目的时,设计的内部评价标准就不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工业而工业”的生产。对于设计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的概念应运而生,消费者的需求,经济利益的追逐,成本的降低,竞争力的提高,设计的受众、要求和目的的发生了变化
工业革命在结束一个时代的同时,也开启了另一个更加绚烂的新时代。设计源于生活,设计也能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