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史上形式和功能的问题是一个不断被探讨和修正的话题,沙里文最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这个理念是关于这个话题最早的经典名言,其影响也非常深远。“形式追随功能”理念认为设计应主要追求功能,而使物品的表现形式随功能而改变。也就是一切都以实用为主,所有的艺术表现都必须围绕着功能来做形式。
首先,“形式追随功能”这一观点的提出,表达了功能的第一性,形式的第二性。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低到高不断地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社会经济水平整体较低,人们关注的更多是物质性的需求即所谓的功能,所以当时的设计师们解决的主要问题便是产品的制造成本,性价比成为人们购买时的考量因素,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物质性的需求而把注意转向了精神层面的需求。但在“形式追随功能”提出之前,设计师对于机器生产与产品的装饰之间无法平衡,以至于生产出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形式追随功能”的提出,为产品的机器生产与装饰之间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促进了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现代设计的进步。比如人机工程学的发展,手持类工具在造型设计时考虑到人手抓握的动作,使得产品更加方面使用。
其次,“形式追随功能”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因为减去了产品一些不必要的装饰,使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减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工序,提高了机器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
最后,“形式追随功能”提高了广大设计师对于产品功能的关注,也扩大了对功能的定义。在“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提出来之前,人们讲的功能更多是产品的实际效用,是狭义上的功能。之后功能的概念不仅包括实际应用功能,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功能等。比如一个日本老式的牙签一端削尖,另一端是圆锥体切面,切面下方是几圈切口。削尖的一段满足的是实用性,乍看之下另一段是为了装饰,其实则是牙签座,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体现,当把其折断牙签便可以放在上面。
当今时代的我们应结合当下的社会状况对这句口号进行理解,理解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因为设计始终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用户所需求的都是产品所应该具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