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结合本专业,讨论设计时的设计伦理。 — 180-河北工业-钱可心的回答

题目:结合本专业,讨论设计时的设计伦理。

设计伦理要求设计师以设计手段综合人类,环境和资源等要素,从长远利益角度出发,发扬人性的真善美,取得人,环境以及资源的平衡协调。随着时代发展,就产品设计而言,当代产品设计早已不局限于人造物的创造,而是越来越向着综合化,多元化,服务型的非物质设计方向发展。面对这一转变,产品设计师应把握当下的时与势,探索能体现文化传统和民族差异,关注人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尊重自然环境的设计伦理。

(一)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伦理

自工业1.0开始,蒸汽机逐渐代替人力,传统的航海船也变为蒸汽机船,给交通带来了极大便利。工业2.0,电力使生活更加便捷,工业3.0更是拉开了信息化时代的序幕。而如今,经济技术依旧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要考量的设计伦理和设计目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机器发明之初,工人流动于流水线旁,小心翼翼的监控运行中的机器,仿佛它才是主人,而人类成了仆从。直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现代设计运动提出“设计为大众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和伦理才逐渐化形,直到六七十年代许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发表相关书籍,人机工程学才正式规范了人造物如何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服务,做人性化设计。
以人为本,要求满足实用功能,合乎人的使用尺度,符合人的审美需求,简单来说这种设计伦理要求满足人的现实需求,但当今设计作为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更多要求设计师把目光投入到人的潜在需求和服务体验上。简单使用物品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更具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型“产品”应运而生。大到城市BRT交通系统,BRT公交站旁的免费自行车接驳系统,小到海底捞餐饮服务,livehouse的“音乐表演+餐饮住宿”新消费体验,“盒马鲜生”的复合生态新零售模式……以人为本的设计伦理已经出现在了社会生活当中,并将以服务体验为新目标长期存在于设计考虑范畴。产品设计师也更应提升专业素养丰富多学科知识,协同其他设计师,工程师一起,共同打造服务型社会。

(二)坚持可持续的设计伦理

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就曾在他所著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提出:“设计应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有限资源服务。”可持续的设计伦理要求产品设计师在设计时考虑材料是否容易获取,工艺方法是否对人及环境无害,产品对人和环境的效用,以及产品废弃对环境的影响等,这些是针对实物产品设计所运用的设计伦理学,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一些智能化产品或体系设计也体现了可持续的设计伦理,例如建设智慧城市,设计智能交通系统改善拥堵和尾气排放现象,运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城市能源效率;为生态保护提供更加智能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实现更好的保护。设计师要善于将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伦理相结合,为营造更好的生活世界贡献策略。

(三)彰显民族自信的设计伦理

在科技日益趋同化的今天,设计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竞争。这种文化竞争经由设计外显为设计风格,而能形成设计风格标志着设计走向了成熟。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拥有着丰富的造物文化,历史人文和优秀传统思想。想要在世界设计舞台上拥有自己的民族标识,如何贯穿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是非常有思考意义的设计伦理。在设计中保留民族特色这一设计伦理,已不仅仅是使用传统造型或形式生搬硬套,单纯的给现代产品套上一层仿古外壳,并不会使中国的产品设计走得更好更远,反而会偏离航线。保留民族特色的设计不等于仿古,而是要赋能。这种能量不仅要体现在设计出的产品上,也要体现在与产品息息相关的人身上。例如,在湖南花垣十八洞村提出的以设计“扶智,扶志,扶质”项目中,设计师们用现代设计思维激发了苗绣手工艺人用自身力量实现脱贫的斗志,用设计知识优化苗绣图案图案,提升了其时尚性,美观性和现代性。同时用设计升级了苗绣产品,创新了其工艺,材质和产品类型,拓展了其的发展前景,有利于苗绣文化的传承发展。
综上所述,设计时的设计伦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无论产品设计师是“造物”还是“谋事”都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握未来设计的时与势。无论未来如何发展,产生哪些问题,设计所要做的都是问题求解。始终以满足人的生活需求,改善人的生活状态为核心,尊重、顺应自然规律为前提,解决人类生存的各种自然和社会问题为己任。为迎接人人设计时代的到来,我们仍需努力。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