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标院校情况,自拟题目内容。 — 18-南京理工大学-陈强强的回答

题目:为人类美好生活向往而设计(归根到底是人思维和行为的短视)
提纲:一:现今人类走向美好生活的阻力(背景)

     二:经济发展—“修地球”式的经济模式(可持续设计)
     三:环境保护-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关联性设计
     四:总结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其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最为严峻,如追求“快时尚”和个性定制化的消费的经济模式下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浪费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从而导致的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以及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的破环,以至于出现了生物超载的现象,这些是人类需要去清楚明白自身思维和行为的短视所带来的问题。所以,现如今人类通向美好生活必须要去协调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商品、服务和体验被构思、设计、制造、分配并消费,这种经济模式下每天需要数量惊人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才能得以保持生产力和投资回报率,但这种方式能维持多久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明白这种消费的经济方式是存在一种内在的固有的不可持续性。这种经济模式就像是二战后美国所兴起的“有计划废止制”,只是盲目的满足消费者对于新样式的设计需求,而大量淘汰旧有的样式和加快新样式的变换,从而达到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这种发展模式只能在短期内起到较好的效果,假如人类一直延续这样的发展模式,总有一天经济发展会到达一个顶点再往回走的,因为地球是一个封闭的资源系统,人类的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开采地球的资源,如果有一天地球的资源生成速度远远赶不上人类的摄取速度,像煤炭、石油这样的原始资源是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形成和积累下来,超过了地球的自净能力,那么就会反过来抑制经济的增长。就像罗马俱乐部里程碑式报告《增长的极限》所提到的如果在世界人口数量、玉业化进程、环境污染 粮食生产、资源消耗等方面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地球上增长的极限将在今后100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是人口数量和工业生产力出现不可控制的衰退。所以如果要保证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前提是要资源保持可持续性,坚持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在人与人、人与事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建立互利关系,以至于解决利益相关者关系中的潜在冲突,从而促成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多维度的和谐兼容与发展。
当经历过蒸汽时代变革和电气时代变革之后,人类社会从小农经济时代转移到工业经济时代,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正在悄悄的改变,从小农经济的顺应环境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景象,到工业时代专注协调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似乎忘记了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直到二战后,美国的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纳克在《为真实世界设计》所呈现的绿色设计的概念,为人类肆无忌惮的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时至今日,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挑战如:世界人口、环境污染、资源消耗、战争频发等等。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不能仅仅依靠单个人、组织或者国家,更多的是以社会情境下整个人类及非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内部的行为为基础,建立起自己的理念和实践导向。这包括将人类及非人类行动者、行为体以及他们被社会认知与理解的物质集合体,视为统一的生存实体,这一生存实体具有相互的、充满尊重的关联性,从而形成了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在执念与人类中心说,而是转向关联主义来重建我们和充满活力的、生机勃勃的地球之间的关系。例如“减塑”是现在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包装领域,许多人已经关注到塑料包装带来的环保问题。Notpla是这种新材料的名称,同时也是一个品牌名称,原材料来自海藻和植物,可在4-6周内完全降解,从而减轻环境的负担。这种不在仅仅从人造材料上来进行设计的环保意识的提高,而是将自然环境本身的环保价值转移到了人造产品上面,进一步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综上所述,未来设计需要通过对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的理解并分析复杂系统运转的动力与影响因素,重新构思整个生活方式及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系统及能源资源,能够引导人类挑战现状,关注主体世界的需求,用广阔的视野、深刻的同理心、道德的勇气、多学科合作,以及系统的视角去关注并解决最紧迫的社会、环境等全球性问题,让人类所生活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