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标院校情况,自拟题目内容。 — 114-浙江工业大学-赵一童的回答

在当今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造”等新发展理念的语境下,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谈谈你认为设计如何介入中国的新发展道路。

解题思路:当今中国的新发展理念链接世界,如何进一步通过设计来改善现状,以及进一步促进发展。

1. 可持续设计,绿色协调性是新发展的前提
2. 关联性设计,设计思维转变介入新发展理念
3. 科技赋能设计,设计驱动社会创新发展
4. 设计融入社会,设计促进先进文化新发展(工业与文化)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也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也到了最重要的发展转折时期,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我们设计专业人员目前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设计作为对人类生活进行全面规划的设计思维体系,应构思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价值来推动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通过新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实践介入国家的新发展道路。娄永琪教授在2023年提出了关于“修地球”的经济和可持续设计的重要理论,指出了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与社会的绿色协调性进展相统一。由此可知,中国设计在新发展理念下不仅要保持经济、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应倡导健康、美好的绿色生活方式为宗旨的可持续设计,以新设计思维介入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链接全世界。

1、 可持续设计-绿色协调性是新发展的前提

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变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协调统一性的重要性。通过可持续设计的介入,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以再思考的设计引导人民关注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维持着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对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很大的重要性。
反其道而行之只会阻碍甚至毁坏稳定的协调关系,例如20世纪美国的有计划废止制,企业毫无原则性的为追求利益而改变外观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到今天市场上争奇斗艳的产品,“形式创新”设计一直是刺激人们潜在欲望,塑造不可持续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直接操纵者。设计也因此被指责助长消费主义,加剧资源消耗的罪魁祸首,是不良企业牟取暴利的帮凶。由此可见,只关注经济发展而忽略绿色可持续原则只会反过来阻碍发展的道路,设计应该以注重生态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商业发展,走可持续的循环经济之路。
正如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所说: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从设计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我国工业发展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设计从业人员必须改变以刺激消费为唯一主旨的商业主义倾向,从“形式的供应商”转化为各方利益的“协调人”,并不断寻求一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兼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的可持续之道。

2、 关联性设计-设计思维转变介入新发展理念

人类对于全球化生产消费的过度依赖,对于社会生态学方面是一场灾难,而且无法以当前或下一代技术革命加以修复。无论这是WebX、智能机器人、纳米技术、基因再造器官还是3D打印技术带来的技术革命。现实是,我们脆弱而不具有复原能力,我们不应完全抱守着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而缺乏更加以生物为中心的同理心。
合理运用关联性设计原则可以推动人-社会-自然之间同理心的构建,并通过其对设计思维的转变来介入到新发展理念之中。关联性设计是一组演进的设计实践,以社会情境下整个人类及非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内部行为为基础,建立起自己的理念和实践导向,这一实践具有相互的、充满尊重的关联性。关联设计隐含着一种内在的、受伦理驱使的设计探求,正对应当前设计师的伦理与责任,作为实际的执行者,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责任已不再仅仅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面向于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性问题,这类需求需要我们看到第三世界的人类,同时还有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和植物,设计师的职责方向从以用户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人和生物体为中心的设计范式。
由此可见,在我国新发展格局中,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不应再单纯的执念于人类中心说,而是转向关联性设计来重建我们和充满活力的、生机勃勃的地球之间的亲密关系,以新设计思维链接新发展理念。

3、 科技赋能设计-设计驱动社会创新发展

在科学技术发展和数字化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已经从物质的社会发展到了非物质的社会,社会结构和经济活动逐渐脱离物质形态,转向更加注重知识和信息的时代。科技与设计中的深度结合在当今全球语境下中国新质量发展的路途中尤其重要,学科之间深度交叉融合构建起庞大的系统化、整体化的科学知识体系,同时也在助力着“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伟大迈步。例如,华为以智能汽车部件供应商的身份,携1创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零部件首次亮相。其中,“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方案”尤为引人关注。该技术可将汽车前挡风玻璃变为70寸大画幅显示屏,在不影响视线的前提下,在玻璃下沿区域显示仪表信息辅助安全驾驶,还可按需提供贴合路面、覆盖多车道的AR安全导航信息,例如在在三岔路口轻松自如地实现精确导航。夜视和雨雾增强提示功能可精准显示前方及周边车辆和行人,出现极端天气导致视线不佳时,可有效保障安全驾驶。科技赋能设计,在如今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设计师深刻理解问题来源的地方性社会背景,深刻理解技术的运用方式,将会给社会创新发展这种复杂议题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解决方案。
在科技赋能设计进行社会创新的过程中,学科交叉融合是必然的途径。对于非传统的议题,其解决方案的构成材料亦远非物质材料,理解社会创新问题,需要有人工智能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积极参与对话全面理解设计对象,是进行设计的第一步,在科学技术的辅助下进行跨学科协作,理解大的“设计”领域中不同学科与科技的特征与优势,是设计驱动社会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4、 设计融入社会-设计促进文化新发展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项硬实力建设取得很大进步。为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就必须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以广大人民为中心建设发展现代文化体系,运用设计助力构建新型的先进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例如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其创意取自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造型精巧华丽,设计环保巧妙,希望借”长信“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不仅没有因为源于传统文化而变得陈旧,反而更加朝气蓬勃,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设计使得全世界的人们关注到了中国的蓬勃发展,同时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秀文化,具有深刻文化精神内涵的设计不仅仅是作为功能符号的传播载体,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信息的传播载体,具有极具吸引力的内在精神魅力。

要坚持并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新发展,还在于文化体系的建设,在新型工业化社会建设过程中,工业设计将各种文化体系建设的工作落实具体,使之能够顺应当前世界多元化扁平化的潮流,使得文化体系向更加科学、民主和大众的方向转型,扩大创新文化传播渠道,促进科技工业硬实力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持续增进文化的开放与交流,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发展。以工业设计为重要途径和手段,扎根于丰厚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充分发挥工业设计的特点和优势,在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当中,不断推进先进文化体系的建设,这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人类必须抱有伦理的角度,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这两个问题负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以此才会有更好的未来生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语境下,设计师需要立足未来,审视现在,持续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消费者关注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关系,通过新型设计思维为社会构建起新发展知识体系,合理运用科技与设计的深度融合以及跨学科的系统协调关系,助力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创新发展,同时其文化软实力也在设计的助力下稳步发展。设计将会继续关注未来,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交叉融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中国的新发展提供更多、更新的发展契机。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