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近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对城市中的老旧社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适老化”设计成为其中重要的内容。请结合案例,从自身专业出发,谈一下老旧社区更新改造中适老化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总 分析适老化的现状-原因+老旧社区改造中 适老化设计注意
分 1设计需解决老年人使用需求-无障碍/人机(通用/无障碍)
2设计应满足老年人情感化需求-以人为本/包容性(科技/文化与设计)
3跨领域设计为旧社区改造注入新活力-社会创新-同济nice2035(协同/开放/共享)
总 全面系统构建适老化改造设计 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
工业大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催生出的许多“城市化”的过度堆积和用后即废,随之而来产生许多建筑老化和改建问题。而城市中老旧社区改造,对于老年人这一主体使用对象和特殊群体应当尤为关切。面对这一复杂的社会性问题,设计应以老年人为本:结合当代科技创新手段,合理解决其日常生活、健康使用需求以及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情感化体验。同时,老旧社区改造不仅仅单一将老年人作为设计对象,应提供一个多领域合作共享的开放平台,使得老年人,设计师和各行各业的人参与进改造活动中,跨领域的协同创新为其注入更多活力。
一.设计需解决老年人日常使用需求—功能性设计
对于适老化设计来说,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安全和使用操作是首要原则。原有的老旧小区可能存在较多人机比例不协调,或设计不合理的地方,针对于此设计需更多切实关注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和活动轨迹。由于老年人骨骼老化和肌肉萎缩等生理性变化,在室内空间设计时:应降低家居产品的高度和预留充足的空间为其使用。同时,设计应考虑无障碍形式,在坡道、转角处可针对老年人做延长、包边或增加扶手等特殊处理,从而使其日常生活更方便和易操作。
适老化设计也需解决老年人健康发展问题。老旧社区改造时,产品设计等材料和技术使用应具有无害性和舒适性。例如日本阿部山疗养院室内门、把手等采用木质材料,灯光照明系统都进行弱光化处理,从而避免老年人体感不适和眩晕等健康症状。社区改造中,设计需对老年人的行为能力和适应性作出科学调整,以满足老年人生活便利和健康需求。
二.设计应满足老年人情感化需求—人文关怀
老旧社区改造仍需以老年人为本,关注其内心精神及情感化需求是核心要素。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不断涌进,现代科技发展以呈几何式上涨趋势,然而适老化设计并未能较好的与其融合。许多设计被科技赋予了高技术和产业化形式,但其本身对于老年人复杂难懂又或是冷漠单一,忽略了设计应当“以人为本”的这一核心理念。而小区改造应在科技驱动的同时增加“有机”设计模式,可借鉴赖特-流水别墅的自然生态理念,将社区空间扩大化处理:通过增大阳台日照面积等方式模糊室内外界限,让老年人亲近自然而达到生活愉悦和平衡。
设计也可以通过科技转变“非物”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服务。老旧社区改造在满足高技术的同时,也应当利用科技平衡高情感的需求。适老化设计应合理运用智能交互以及公共服务等系统,使得人工智能可以适度弥补老年人与他人缺失的沟通,从而能打造轻松娱乐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老旧区改造仍要保留适当本地文化和历史积淀,将文化内涵包裹以新兴技术外壳复现,以使老年人能从细节处“唤起”熟悉的回忆。设计对科技赋能,以服务体验为基础,将文化和情感融入老年人的日常,使其与生活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精神纽带。
三.跨领域设计为旧社区注入新活力—社会创新
老旧社区改造不仅仅只关注老年人本身,应将跨领域的人群聚集协同打造创新的开放性平台。老年人也可以作为设计活动的参与者,融于社区改造的实践中。设计通过适老化的社会创新,真正的将用户与设计者相连,创造一个关于老年人的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空间,满足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再利用,为老旧社区注入新血液。
例如,同济大学构建的开放性的设计项目——NICE2035,这是一个设计驱动的社会创新型实验,旨在打破学院和社区间的“围墙”,通过空间创新和互动连接使得城市的社区建设与学院的创新有了“互联”的概念。这是一次多领域交叉合作的完美尝试,它将推动社区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末端走向前端,打造人类未来美好生活的设计创意集合地。新社区应不仅仅是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更是万物互联的多元化交融空间。设计不能机械的将老年人与其他群体分隔开,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并将其融入社会的大生态环境中。
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部分,也是惠及每个群体的协同工程。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开发的背景下,以往仅物质空间更新的老旧社区改造难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动态、复杂的治理问题。设计应真正满足老年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使用和精神情感需求,构建系统性、创新可持续的适老化社区支特体系,才能有效解决老旧社区更新中养老困难、服务缺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从而打造更完善舒适的老年人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