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代的设计:原始人通过简单的工具制造,开始了设计的旅程。最初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满足基本需求,如狩猎、食物储存和住所建设等。
古代文明在设计的演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花园,还是希腊的建筑和雕塑,都展示了古代人民对设计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
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设计迎来了一次革新。机械化的生产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并重塑了产品设计的方式。工程师和设计师开始注重效率、可靠性和实用性,从而推动了现代设计的诞生。
数字化时代与未来设计:进入数字化时代,设计再度探索创新的边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创造空间和工具。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和智能系统等技术不断涌现,改变着我们的设计方式和应用场景。
二、未来趋势
未来设计的关键词是个性化和可持续性。随着人们对独特体验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设计将更加注重个体需求的满足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首先,未来的设计更加注重以“精神需求”为主导。“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设计的“功能”要求了,“形式”所具有的“功能”价值荡然无存,“美学”价值日益萎缩。设计不再单纯地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功能),而更加注重人的自我实现、个性表达,满足个性化需求(精神),而非仅是形式与功能的表达。
其次,未来的设计将会更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社会的过度膨胀导致各种“异化”现象凸起,消费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过去的消费局限于强调实用与功能的物质性价值(劳动异化——生产决定消费),而今,消费从实用功能的物质性价值中解放出来(消费异化——消费主导生产),消费者和消费物品的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消费需求的个性表达与批量化成为当今社会的内在矛盾。
最后,未来的设计将会无实物化以及数字化,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互联网的世界中,先进技术的崛起,使得数字化水平不断高于机械化程度,促使标准化生产转向定制化生产,过去与未来产品的真正不同就在于产品从“规模制造式”转变为“移动式”。当下信息时代的产物即是多媒体、新媒体和跨媒体,传统产品的形态是环境,新产品将没有“最终”的概念,新产品将会是一个“系统”,随着使用和同周围环境交互而不断地进化。在由物理领域跨进数字领域的浪潮下,一个庞大的超级互联世界,颠覆了我们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
三、从设计学角度谈谈对于装饰的理解
装饰是艺术的一部分,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饰的多少往往取决于时代社会的需求以及人们的审美,在手工时代,装饰是设计的重要内容,现代设计中,装饰的含义有所改变,但是本质没有变。仍然是对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进行艺术加工的手法。它必须与所装饰的客体有机地结合,成为统一、和谐的整体,以便丰富艺术形象,扩大艺术表现力,加强审美效果,并提高其功能、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使用玻璃、钢铁镜像房屋的建造、产品的制造,水晶宫博览会的展出揭露了大工业生产背景下产品的粗制滥造以及各种风格折中杂糅的丑陋,由此催生工艺美术运动,拉斯金与莫里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统一,强调在设计上追溯中世纪的传统,主张师法自然,强烈反对为装饰而装饰的的形式主义的设计。
新艺术运动延续工艺美术运动,倡导自然风格的装饰,强调有机形态,完全放弃传统的装饰风格,反对矫揉造作的装饰。由此,装饰更加理性,不再是早期折中主义的混乱、杂糅的状态。
装饰主义运动作为装饰运动,与强调为大众服务、批量化生产的现代主义设计相区别,追求华丽的装饰,以满足人们对于产品的形式美感的需求,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为了装饰而装饰,具有形式主义的意味。同时期的现代主义以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派以及德国包豪斯为代表,强调抽象、简约、功能与形式相统一,包豪斯代表人物之一密斯凡德罗提出“less is more”,强调产品装饰的减少,反对装饰,提倡极简设计、理性设计,后续进入美国发展成为国际主义风格,具有代表性的施莱辛格马耶百货大厦,其方块式的外表以及毫无装饰的特点,强调了其功能形与理性。但由于战后人们对于冷漠、无聊、一味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反感,现代主义有所衰退,随即出现后现代主义,出现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既有如结构主义风格、高科技风格、波普运动等对于现代设计毫无装饰的批判,也有如新现代主义风格对于传统的改进与继承。
当今时代的设计呈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不同的人对于装饰的需求不同,设计的装饰成为艺术的一部分,人们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的装饰性产生了不同的需求,使得装饰与其客体有机地结合,更加注重其功能、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成为统一、和谐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