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简述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对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的影响,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未来趋势 对产品设计影响
1·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
2·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3·设计服务的个人化
4·设计演进的情感化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建立和扩张,信息社会悄然而至,设计的对象逐渐由可见延伸到不可见,由物质延伸到非物质。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已经不再是一个基于生产物质产品的社会,向基于服务的的经济型社会发生转变。设计的社会功能得到了扩大,设计范围也变得广阔无限。
工业革命4.0就是在本世纪设计范围扩大的主要进程,运用“智能+网络化”技术,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提到智能,最令当今世界瞩目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旨在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和理论,机器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的任务,如学习、推理、问题解决、感知和语言理解。AI包括多个分支,例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旨在创造能够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的系统。发展至今,已经历时了深度模型阶段和预训练模型阶段,从可以抓取数据、分析神经网络、简单回答人类问题的第一代智能模型Siri;到可以进行相对独立自然语言处理的第二代应答系统Chatgpt、BERT等,再到后续被无限展望的能够像人类一样独立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的AGI产品。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已经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导致设计本质发生了变化。就我所学习的设计学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内容、过程、服务、演进等方面开拓出了无限可能。
一、设计内容数字艺术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处理数据能力的加强,文字、语言、声音、图形、图像、动画都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用于储存、复制和再造,知识可以成为批量化的资讯信息。设计从单一的、静态的、理性的、物质的造物转向多元的、动态的、感性的、非物质的创造,“非目的性、无法准确预测、不可预料的诗意化”显得尤为珍贵,人们不再满足于网络提供的浩如烟海的信息,反而渴望寓于艺术性的抒情价值表达,基于AI技术的绘画、音乐、文学作品在市面上已经屡见不鲜,模仿人类艺术家的风格进行创作是现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途径。譬如Google 的AI艺术项目DeepDream已经可以被广泛引用于数字艺术的创作之中,得到了类似于梵高、塞尚等名家作品的梦幻效果;AIVA作为一款新型的背景乐、交响乐创作软件已经在电影和流行音乐方面得到了广泛利用;电影与动画也不再局限于实体拍摄,自动化创作与特效生成方面引入了AI辅助,Sunspring作为首个AI程序生成的动画,显示出了艺术创作的极大潜力。
尽管AI参与设计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工具,甚至成为了设计品创作者与协作者,推动了设计创作的新潮流,然而在此基础上还是带来了一系列创作问题,甚至被众多创作者联合抵制。思辨这个问题,到底是由于人工智能发展速度过快导致人们产生了畏惧心理,还是由于新技术罔顾道德伦理生成的“怪胎”让人们所厌恶,我认为兼而有之,如果想要将AI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设计艺术方面,就必然要求设计师能够筛选浩如烟海的数据信息,拥有将艺术语言、数字语言互译的能力,并且保持较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延续传承优秀文化而不去做“缝合怪”。《博物志》中的神话故事插画设计视觉转化研究就将智能技术应用到了传统内容当中,使传统文化能够摆脱形式的困扰,以成功的姿态征服大众的眼光。
二、设计过程的无纸化
多媒体技术、网络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让设计过程的无纸化成为了现实,人们不用再被禁锢于某时某地工作,随处都是设计发挥作用的舞台。融声音、文字、图像、影像于一体的视讯多媒体,基于数字信息网络的跨国境协同技术,可随时模拟、自动生成设计草图的人工智能技术,三者相结合,帮助设计师实现创意、工作流、工作环境无纸化,并可以进行虚拟测试。Figma作为广泛应用于产品、平面设计的软件,支持多人协同无纸化设计,所有设计操作都可以在一个工作台上进行,无需打印或是制作草图,引入AI插件后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生成设计元素,极大减少了物理材料的利用。
在设计1.0-3.0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技术革新经常伴随着新材料等产生和广泛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的出现就象征了手工业向工业的超大步跨越;后来来到了信息时代,更多的成品展示就是位于计算机上,电脑充当了产品的底图,可以更灵活更随性地显示作品和草稿;未来世界的发展形式我们也无从而知,但值得肯定的是产品材料,也即产品的呈现形式也许将不会拘泥于一块小小的屏幕之上,已经日益成熟的ARVR技术将呈现模式拓宽到了我们身边的环境,凡是人类所可以看到的,都可以作为新产品的底,更清晰更真实地将设计意图展现在任何设计师想要展现的地方,人工智能将在此方面作出不可预测的突破
三、设计服务的个人化
非物质社会之中,信息变得极其个人化了,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人与人一样熟识,产品对人的了解可能反而要比人与人之间更要密切。人们购买产品可能不仅是需要其使用的简单功能,反而更需要基于人工智能对人的了解而提供的服务。因为AI技术对于数据处理的分析功能日益强大,它涉及其中而创造出的产品更贴合于各人迥异的要求,设计产品与人的关系就变得愈发融洽和亲密。就以AI应用最为普遍的搜索功能而言,它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偏好、需求、浏览历史等,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内容。各大APP、网站都善用AI打造出适用每位用户的页面——Google、Netflex、Amazon都利用算法为各个用户定制首页展示内容,推荐电视剧、电影等资讯。Netflex甚至会为同一部作品设计不同的封面,以吸引不同偏好的观众,提升用户观看体验和订购率。
然而,这样定制的内容易造成信息茧房的不良效果,每个人都被困在AI为自己精心设计的“完美泡泡”中,无法获得更多元的、更丰富的浏览信息;也会导致设计师设计创意雷同、设计产品单一的复杂情况——因为现在AI技术还没有完美区分、精细设计的能力,每位设计师每日推送有可能极其类似,导致创意来源也相同,不难解释这个情况,最显著的情况是小红书越来越多的“风格双胞胎”博主,他们化着相同的妆容、穿着类似的衣服,甚至一致的版面设计和文案。我们仍要寄希望于AI技术精细化发展,毕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希望能够衍生出多元丰富的设计世界。
四、设计演进的情感化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说“高技术越飞速发展,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软性的设计去平衡技术“硬性”的一面”。所谓软性的设计是指具有情感意味的设计,在设计中注入人性化。既要保持设计的科学结构和合理功能的物质条件,更应该赋予产品感情的、心理的、伦理道德的、历史文化的因素,使产品从心灵上打动人。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情感化AI机器人就引领了这一发展趋势,它拥有丰富的面部表情,能够识别和回应人类的情绪,通过视觉摄像头和麦克风就可以“察觉”用户的表情、语调和声音情感,并作出相应的表情和言语回应,Kismet机器人体现了情感化AI设计的巨大潜力,也代表了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仍然是设计的主话题。
之所以出现人对于设计产品的情感需求。很大原因是社会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相对陌生,每天一定与人进行交互的社会关系变得愈发稀薄,人每天接触最多的或许是各类智能产品、APP、网站等,然而智能化发展是世界趋势也是人心所向,所以作为设计师我们所要追求的不仅是要生产出技术合理的产品,也要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和使用体验的方面,将《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巴巴纳克的观点引入设计,引发创意。否则世界将变得更加冷漠机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将更难于消解。
“为工业而设计”和“制造业的设计”已经不再是设计局限的范畴了,设计已经不再按照对象的特点来断定其内涵,设计已经扩展到了为社会公众提高有形或无形服务的所有产业,甚至设计本身也可以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还可以发展成为独立的创意产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设计的多个环节和层面之中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希望设计师能够善用新技术,早日实现人—机—环境的协调统一,创造智能沟通的设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