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人工智能定义+自己的理解
人工智能发展概述
设计导向的转变
人工智能的使用
与传统的融合
总结观点
从“设计1.0到设计3.0”,设计对象不再局限于实体产品;产品的范畴和边界也在不断扩展,从物质到非物质,从实体到虚拟,从“设备”到“内容”再到“平台”;设计师从关注功能实现的单一维度,扩展到基于用户体验和可持续经济价值的多元维度;设计研究、交流与传播理论、设计伦理、知识产权保护、团队建设也逐渐成为设计师必须掌握的新的专业能力。21世纪,人类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时代以“智能”为核心。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理论不断扩大,可以预见未来的人工智能产品将会是人的“智慧”容器。
人工智能发展概述
从互联网角度来看,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是一个重要的结合点,他们都是基于庞大的物联网系统下的衍生和分支。而互联网技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设计创新,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设计革新一样,人工智能改变了我们设计的方式与内容,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类生活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便是人工智能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大到全自动化生产线一站式流程,小到一个牙刷牙杯上的智能模块,尽显着人工智能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渗透。
设计导向的转变
这些渗透的现实意义和影响是多样的,新技术的产生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岗位,但同时也会伴随着旧生产力的泯灭。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定会为各行各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对于产品设计而言,设计师需要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了解人工智能下的生产模式,并运用人工智能为设计服务,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从以往的UCD导向转移到HCD上来。在亚运村,AR智能巴士随处可见,还有当“导游”的机器人、演奏钢琴的机器人等,各种人工智能服务于参加亚运会的群体。只有设计是为全人类,才能促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是新时代下设计师肩负的使命。
人工智能的使用
回溯历史长河,我们会窥见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已有由于技术革新带来的设计上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处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也同样面临着因技术发展而暴露出的设计问题。人工智能极大便利了设计的同时,也扼杀了设计人员甚至设计学生的部分创新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作业时,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而导致其作品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其功能与可落地性。而设计从业人员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生产出的产品也可能是粗制滥造千篇一律的低质产品。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为了功能而功能,为了智能而智能。当今部分新能源汽车为了争取消费市场,毫无节制地在车机上运用人工智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形式主义,显得花哨多余。不能为了迎合“智能”化而背离了设计为人的初衷,是技术与艺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的前提,。
与传统的融合
自工艺美术运动以来,传统文化保护这一议题出现在人们的口中,并日益得到重视。新事物的产生必定伴随着旧事物的灭亡,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对传统手工艺 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莫里斯在面对工业化时提出保护传统,其思想进步意义对今天仍有很大启示作用。过于追求“智能”化难免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设计中我们应强调精神内容。无论在哪个时代下,设计最终目标是人,设计应该考虑人类社会的精神传承、情感联系。21世纪以来,逐渐出现了各种数字化非遗项目,诸如数字敦煌、数字圆明园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为非遗注入新时代的血液,突破文化艺术界限,加强了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让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审美文化血统,以此让传统文化得以重现与继承。
总结
总的来说,设计创新的价值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我们作为使用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直接作用与我们的生活。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革新为其推波助澜的前提是,正确使用并处理好新技术与人的关系,始终秉持设计为人的原则,人工智能永远是人的工具,而绝不能代替人。漫漫发展道路上是无数次革新,无数次各个领域的交叉融合再创造,人类需始终牢记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