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简述当下设计现状及未来设计教育发展趋势 — 江南-苗欣华的回答

论述题:简述当下设计现状及未来设计教育发展趋势

总起:

设计的复杂性

一:设计的定义

二:设计教育的发展-从包豪斯到乌尔姆到当下

三:未来的设计教育应该如何发展

总计:中国教育现状和展望

总起: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和服务经济的发展,产品功能的实现和加工技术、商业模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变,要实现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设计思维的范式正在发生转变,设计师需要掌握和了解的技术远远超出了机电时代的技术领域。因此,学科体系必须重建,以满足设计学从艺术门类转入交叉学科门类做出调整,设计教育尤其是设计基础教学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设计的定义

设计是人类从事目的性明确的创造性活动之前以及过程中的设想和计划,是一种思考和运筹,是想象力和预见性与实际条件的契合。设计是从事任何创造活动都不可缺少的全面权衡和整合,以达到寻求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案。

现今,“设计”一词有多重含义。而不同含义之间的共同点是“服务”——设计师从事的是一种服务专业,以工作的结果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服务行为。而对于当下物质丰富的消费者而言,对于产品的追求更多的从物质走向了非物质,探求精神世界的充沛。

后工业时代的经济特征,其核心便是服务。经济从农耕时代的农业经济到工业革命时代的工业经济到信息革命之后的知识经济。这个时候由于社会的多重不确定性,导致不少人士重新回到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和经济发展模式,设计便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变化之下,发展出诸多新的设计范式。

二、设计教育的发展

早在包豪斯时期,学科融合发展的思想就已经有了雏形。魏玛时期的包豪斯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希望通过教育改革,使艺术和手工艺能够良性的结合起来,做到审美性与功能性的结合,设计中夹杂这工艺美术。因此当时的包豪斯大力开展基础课,以严谨的理论作为基础,通过理论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专业奠定基础。但其未能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之间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也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产品设计也还停留在传统的产品设计上,对富有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产品少有探讨。

到后来乌尔姆设计学院完全现代化的设计,从以前似是而非的在艺术和技术之间摇摆不定到完全的,坚定的转向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坚定的从科学技术方向培养设计人才。设计在这个学院成为了单纯的工科学科。,促进了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

到现今同济大学的立体“T”型设计教育框架,本科教育以培养垂直能力(专业能力)为主,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宽广知识的专业设计人才。而硕士教育的重点将垂直能力向水平能力扩展(整合性人才),特别强调夸学科知识、整合创新、设计方法和国际经验的培养。博士则重点培养知识和理论厚度。

尽管时代不同,教学的形式早已经过无数轮的演变,但是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发展的教学方针理念从始至终都存在。当今的设计教育需要培养跨学科的“全能”人才,要只有把垂直能力和水平能力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称作是创新型的人才,才能在科学与技术快熟发展的时代做出好的设计,能满足大众需求的设计。

三、创新思维与跨学科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未来设计师的工作也将更加注重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模拟仿真、交互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跨界协作、创新思维、可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

因此我国的设计教育不能只注重过去和当下的经验,要重视对未来世界变化的新知识和新方法。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潮流,开展更具前瞻性的、更全面的、跨领域的基础课程,摒弃程序化、不加思考的教育现状,培养学生设计创新精神。

未来的设计教育和设计师,需要均衡的多进行跨学科之间的合作,以此填充综合分析的素养和技能,同时未来的设计教育和设计师,需要以科学和研究为基础,为了服务全人类,必须掌握基于道德和关爱的人际参与的本领。

总结:

中国的设计一直存在创新性不足的现象,对于国外某种流行的“艺术语言”进行大量的复制和抄袭。这种“重复”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是毫无意义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源头也就是设计教育的方面就强调、培养创新精神。现代艺术设计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设计师的创新力是现代艺术设计内在的发展动力,而设计教育正是影响未来设计师创新意识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要发展出独属于我们中国的设计,创新的设计。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